移至主要內容區
Mobile Menu Button
翠玉白菜票價交通Open Data開放時間

故宮文物月刊402期(2016.09)

  • 故宫文物月刊402期(九月份)目次

    雜湊碼 全文下載
    格式:PDF 檔案大小:545 KB 下載次數:298
    格式:PDF 檔案大小:545 KB 下載次數:298
  • 展場巡禮

    華夏藝術中的自然觀─唐獎故宮文物選萃特展

    何炎泉整理

    華夏藝術中所表現的自然觀豐富且多樣,最早由對天地的觀察與自然的描繪開始,在認知過程中與萬物不斷地互動協調,衍生出各種觀點與想像,逐漸形成富有特色的藝術樣貌,成為中華文化中相當獨特的一環。第二屆唐獎歡迎酒會安排於本院舉辦,為共襄此全球之盛事,本院特別規劃推出「華夏藝術中的自然觀—唐獎故宮文物選萃特展」,展期自二○一六年九月二十二日至十二月二十二日,於本院一○五、一○七陳列室展出,本文略述展覽主題及精選件分享讀者。

    雜湊碼 全文下載
    格式:PDF 檔案大小:8 MB 下載次數:402
    格式:PDF 檔案大小:8 MB 下載次數:402
  • 展場巡禮

    十八色成造─乾隆皇帝對清宮掐絲琺瑯用色的影響

    胡櫨文

    坊間所謂「燕京八絕」,指稱八種最能代表北京文化的現存工藝,分別為「景泰藍、花絲鑲嵌、玉雕、牙雕、雕漆、金漆鑲嵌、京繡、宮毯」。其中「景泰藍」即掐絲琺瑯,這項技藝自歐洲傳入中國,並於明、清時期發展茁壯。本院現正於「集瓊藻—院藏珍玩精華展」第一單元展出院藏具代表性之明、清掐絲琺瑯。本文分析此一工藝的用色表現,藉由比對現存作品與獻,闡述乾隆皇帝在掐絲琺瑯工藝色彩運用之轉變上所起的關鍵性作用。

    雜湊碼 全文下載
    格式:PDF 檔案大小:2 MB 下載次數:563
    格式:PDF 檔案大小:2 MB 下載次數:563
  • 展場巡禮

    華服彰祿─從王得祿傳世蟒袍談清代官員吉服

    廖伯豪

    王得祿(一七七~一八四二)為清代臺灣本地出身官銜最榮、品第最高者,官拜提督,貴為一品大員,又受封子爵,一生戰功彪炳。除了武功事跡,故宮南院所在地的嘉義太保地名,即是因王得祿獲晉「太子太保」銜而來。而其家族珍藏的一襲傳為王得祿所穿用之蟒袍,透過故宮南院年度大展「嘉慶君‧遊臺灣—清仁宗文物特展」,穿越百年,再次展現於世人面前,可謂因緣際會。藉此契機,筆者亦藉由王得祿蟒袍之傳世背景、袍服形制、工藝技法、紋樣風格等面向梳理,探討其時代特徵,並針對清代中期以來官員龍紋與蟒紋混用的情形,提出個人淺見。

    雜湊碼 全文下載
    格式:PDF 檔案大小:6 MB 下載次數:653
    格式:PDF 檔案大小:6 MB 下載次數:653
  • 文物脈絡

    藝林生面認前朝─乾隆皇帝對明代雕漆之賞詠

    詹鎮鵬

    乾隆皇帝(一七三六~一七九六在位)逾四萬首的御製詩中,除了書畫、玉、銅和瓷等工藝材質外,另有六十五首以漆器作為題詠對象。據不完全統計,鐫刻清高宗御製詩的漆器,傳世可見約二十一件,主要藏於兩岸故宮。本文旨在利用詩文和實物,初步探析乾隆對明代雕漆器的鑑賞認知,以及他涉及前朝明室的政治引申。明代官方器物藉由皇帝降旨鐫刻詩、印,收編為清宮收藏之同時,亦留下了他的個人印記。

    雜湊碼 全文下載
    格式:PDF 檔案大小:2 MB 下載次數:400
    格式:PDF 檔案大小:2 MB 下載次數:400
  • 文物脈絡

    中國古代繪畫中的鏡影圖

    施錡

    近人論中國古代繪畫有「屏為心聲」之說,不過繪畫中的「鏡影」更是理解作品的重要線索。本文討論的「鏡影圖」圍繞「鏡」這一中心,即「對鏡寫影」的自畫像,以及畫中有鏡的圖像,試圖從實例至文化層面探討各類「鏡影圖」所彰顯的意涵。

    雜湊碼 全文下載
    格式:PDF 檔案大小:2 MB 下載次數:675
    格式:PDF 檔案大小:2 MB 下載次數:675
  • 每月一寶

    高原上的愛侶─喀什米爾〈烏瑪─大自在天〉造像之年代探析

    鍾子寅

    「此國不甚崇敬(佛教),外道天祠特留意焉。」(玄奘《大唐西域記.卷三》)自符秦(三五○~三九四)之際佛教初傳中國北方,喀什米爾即以佛教盛行之地載於史籍,治佛教史乃至於佛教藝術史之學人也多關注於此;然相較於佛教於喀什米爾的屢有興衰,印度教事實上有更流遠源長的傳統。本文以院藏一件精美的印度教造像,引領讀者回憶喀什米爾被遺忘的片面……

    雜湊碼 全文下載
    格式:PDF 檔案大小:5 MB 下載次數:498
    格式:PDF 檔案大小:5 MB 下載次數:498
  • 學與思

    盛京皇宮藏書及其裝具

    王愛華

    本文以瀋陽故宮博物院收藏之清代《實錄》、《聖訓》、《玉牒》等書籍裝具為實例,除闡述這些曾存藏在盛京皇宮藏書及專用裝具的現況之外,亦結合清代檔案,探討清代《實錄》等官書的纂修及送貯盛京的實際情況。

    雜湊碼 全文下載
    格式:PDF 檔案大小:1 MB 下載次數:336
    格式:PDF 檔案大小:1 MB 下載次數:336
  • 保存維護

    巡迴展中的文物保存作業─從赴舊金山亞洲藝術博物館展出談起

    沈建東

    針對展覽,必要估量三個面向,規模、風險、技術。巡迴展面臨各個陳列館不同的展示環境及不同的工作團隊,超過一百件以上各種材質的文物赴外展,無論是展前的選件、點驗、裝運、點交及到佈展階段,所需要的各類技術與策略,更顯得重要。為了確實做到各階段保存作業內容,策展團隊必須付出更多的討論與磨合。

    雜湊碼 全文下載
    格式:PDF 檔案大小:2 MB 下載次數:329
    格式:PDF 檔案大小:2 MB 下載次數:329
  • 文物修護

    玉池墨書品古香─談掛軸的詩塘裝裱

    許兆宏

    當目光停佇於古人名跡,瀏覽歷代經手之題跋及詩文,可意會文人鑑古之雅興。掛軸的「詩塘」、手卷的「引首」及「拖尾」,是文人抒發胸中丘壑的最佳所在,上述結構透過裝裱的結合,皆能與名品書畫相連並合裝同為一卷。「詩塘」須視掛軸尺幅及藏家需求而增添,與「引首」及「拖尾」固定存在於手卷型式中不同。「詩塘」的產生,不僅讓古今文人得以相互共鳴,豐富書畫的內涵,也使掛軸所呈現的型式樣貌更富變化。

    雜湊碼 全文下載
    格式:PDF 檔案大小:2 MB 下載次數:404
    格式:PDF 檔案大小:2 MB 下載次數:404
  • 新媒體藝術

    科技與人文的今昔薈萃─「故宮潮.臺中文創園區遊」書畫4G新媒體藝術展

    浦莉安

    因應臺灣邁入4G行動通訊時代,國立故宮博物院本「4G行動博物館計畫」,匯聚典藏研究、高畫質影音媒材、人機體感互動,以及最新浸式虛擬實境(Virtual Reality,縮稱VR)等成果,與文化部文化資產局、香港城市大學合作舉辦「故宮潮.臺中文創園區遊」書畫4G新媒體藝術展,期望透過人文跨域科技的能量豐富數位內容,強化4G行動博物館成果擴散,達成加速行動寬頻服務普及之目標。

    雜湊碼 全文下載
    格式:PDF 檔案大小:2 MB 下載次數:323
    格式:PDF 檔案大小:2 MB 下載次數:323
最後更新日期:2020-10-25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