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要內容區
Mobile Menu Button
翠玉白菜票價交通Open Data開放時間

故宮學術季刊-卷期總覽

第31卷第1期

  • 臺南孔廟「萬世師表」御匾—兼論康熙與清初孔廟御匾制度的形成及傳播

    陳芳妹 臺南孔廟大成殿,高懸十三個御匾,以康熙的「萬世師表」年代最早,尺寸也最大。唯「萬世師表」御匾,不只見於臺灣,無論是當世或後世摹本,更廣泛分佈在中國各地孔廟,包括北京、山東闕里、江蘇江陰、浙江黃岩、廣東德慶、山西平遙、四川資中等。它也如跨海到臺灣般,在越南孔廟出現,但卻沒有出現在日本的湯島聖堂,甚或韓國。
    就已出版的、有限的、但也有定量例證的萬世師表匾額,根據其書寫格式及書風分析,證實書寫風格已格套化。其間雖仍存有各種細微差異,可能是不同時代的摹本,並存於世的關係。但無論如何,萬世師表御匾等,已形成與孔廟難以分割的文化意象。這種文化意象,雖有一定的分佈範圍,但時空廣佈的程度,不容忽視。由於山東闕里的原始初版「萬世師表」御匾,在文革時已遭破壞,臺南孔廟如何以其珍貴的當世版本及其特有相關文獻資料,一方面反映臺灣歷史及文物史,同時另一方面也反映清初康熙皇帝如何史無前例地將其政治符號進駐孔廟神聖空間,並散佈各地孔廟,形成與大清帝國相始終的御匾制度。同時,本文試圖解析包括大型視覺文物在中央與地方間,如何作視覺形式的轉換與時空的位移及傳播問題,與其廣佈可能牽涉的政治動力等課題。
    雜湊碼 全文下載
    格式:PDF 檔案大小:2 MB 下載次數:1228
    格式:PDF 檔案大小:2 MB 下載次數:1228
  • 楊守敬東瀛訪書及其蒐書成果—以國立故宮博物院觀海堂小學類藏書為探討對象

    許媛婷 清光緒六年(1880),楊守敬(1839-1915)承駐日公使何如璋(1838-1891)之召擔任隨員赴日,期間雖僅四年多,卻因蒐購及帶回許多珍貴漢籍、朝鮮刻本及日本寫、刻本,而被視為是近代中日書籍交流史上的一件大事。由於楊守敬晚年在回憶赴日期間所蒐圖書時,認為「大抵醫書類為多,小學類次之」。而透過本文的研究,得知所蒐小學類圖書雖遠不如醫書類之多,卻是楊守敬最為積極、且投注心力最多的一批圖書。文中將從楊守敬的學識養成、赴日期間與日人森立之筆談內容,探討楊守敬如何費盡心力蒐集流落日本的小學類圖書;其次,並透過國立故宮博物院觀海堂小學類藏書的整理與歸納,深入瞭解楊守敬的蒐書用心及其成果,並期能進一步認識小學類漢籍在中日書籍交流史上的定位。
    雜湊碼 全文下載
    格式:PDF 檔案大小:3 MB 下載次數:494
    格式:PDF 檔案大小:3 MB 下載次數:494
  • 晚清世界地圖的新建構—從《萬國大地全圖》到《大地全球一覽之圖》

    鄒振寰 本文旨在解讀十九世紀四十至五十年代由葉子佩和六嚴共同完成的《萬國大地全圖》和《大地全球一覽之圖》兩種重要的地圖文本。論文第一部分介紹了兩位民間世界地圖繪製者的簡要生平以及繪製兩圖的時代背景,指出了兩幅世界地圖的資料來源及其按照西方地圖學繪製技術等呈現出的若干特點,分析了兩圖關於全球陸地單位與此前「五大洲」和「四大洲」的不同表述,獨創「六大洲」之說。兩圖在關於「澳洲」方面有許多新的知識增補,兩圖附記的「東洋譯語」和「西洋譯語」尤顯特色。兩圖作為晚清重新建構世界地理的標誌性文獻,在中國世界新圖的繪製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雜湊碼 全文下載
    格式:PDF 檔案大小:2 MB 下載次數:1009
    格式:PDF 檔案大小:2 MB 下載次數:1009
  • 高麗睿宗與北宋徽宗—十二世紀初期的高麗青瓷與汝窯、北宋官窯

    李喜寬 十二世紀初期,即高麗睿宗和北宋徽宗在位時期,兩國恰巧都在青瓷燒造方面同時取得了空前的發展。本文旨在探討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
    長久以來,許多研究者認為汝窯與高麗青瓷存在直接的因果關聯,即徽宗時期北宋朝廷選擇了汝窯瓷器作為御用瓷器促使青瓷獲得了巨大發展,而高麗吸收了汝窯的瓷器製作技術和造型,得以實現高麗青瓷的飛躍。不可否認,該時期新出現的高麗青瓷器物與汝窯瓷器有著親緣性,但是其中也有不少器物與汝窯瓷器存在著一定差異。對於這一現象的產生原因,若僅從汝窯影響高麗青瓷這一個因素來說明是片面的。那麼其原因又是什麼?根據筆者考察,當時高麗吸納瓷器製作技術與造型的源頭不僅來自汝窯,還包括北宋官窯。總之,高麗睿宗時期同時吸收了當時最高品質的汝窯和北宋官窯的瓷器製作技術和形制,從而實現了高麗青瓷的巨大發展。
    雜湊碼 全文下載
    格式:PDF 檔案大小:3 MB 下載次數:1143
    格式:PDF 檔案大小:3 MB 下載次數:1143
  • 試論東魏北齊時期官方樣式—鄴城與晉陽隨葬俑的特徵研究

    劉瑋琦 本文嘗試利用考古材料,檢視東魏北齊時期鄴城與晉陽兩地區隨葬俑風格迥異的原因與背景。藉由對鎮墓俑的風格討論與造型分析,提出最晚在北齊初年,鄴城與晉陽這兩都城就設有官方作坊的可能性,而且在皇帝的詔令下,王都所在的鄴城地區隨葬俑不僅出現皇室使用的官方樣式,還出現一般墓葬使用樣式,隨葬俑有明顯的一致性風格。霸府所在的晉陽地區出土的隨葬俑卻呈現個別性,未出現一定的官方樣式,這或許是在晉陽本身軍政角色的特殊性影響下的結果。不過隨著帝王與官員頻繁且密切地往來這兩地區,胡文化較盛的晉陽地區隨葬俑的造型,確實受到有著北魏洛陽文化傳統的鄴城地區影響。
    雜湊碼 全文下載
    格式:PDF 檔案大小:3 MB 下載次數:867
    格式:PDF 檔案大小:3 MB 下載次數:867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