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要內容區
Mobile Menu Button
翠玉白菜票價交通Open Data開放時間

故宮學術季刊-卷期總覽

第34卷第3期

  • 楊守敬赴日蒐書的流動軌跡──以國家圖書館所藏為對象

    許媛婷 以往針對臺灣所藏晚清藏書家楊守敬圖書研究,除了全面論述其藏書貢獻之外,大多集中探討國立故宮博物院的楊氏藏書,罕見論及其他圖書館原楊氏舊藏情況。早年雖有學者研究國家圖書館所藏楊氏藏書約 20 部,然經筆者重新爬梳後,發現其藏書至少有 47 部,若扣除楊氏個人著述、觀款書籍以及原書現未入藏者之外,其中 36 部曾入楊氏篋中,而約 86% 的比例,即 31 部俱自東瀛訪得。由於楊守敬生前即將這批圖書先行售予其他藏書家,其後又歷經不同藏書家遞藏,最終入藏國家圖書館。本文透過全面性爬梳國家圖書館原楊氏舊藏情況,繼而追索這批圖書在入藏國家圖書館之前的流傳脈絡,甚至發現楊氏有「一書多抄」的情況,均是以往較少關注的課題。
    雜湊碼 全文下載
    格式:PDF 檔案大小:2 MB 下載次數:767
    格式:PDF 檔案大小:2 MB 下載次數:767
  • 殷弘緒書簡所見陶瓷樣式及相關問題

    余佩瑾 殷弘緒(D'Entrecolles, François-Xavier, 1664-1741)是法國耶穌會士,十七世紀末奉派前往遠東傳教,依照規定必須不定期回報各項考察事項;因曾在景德鎮停留過,故回傳的書簡中有兩封涉及到陶瓷生產流程及作品樣式與成型技法,自十八世紀以來即是中外學者關注的材料之一。本文透過目前可以掌握的幾個版本書簡,嘗試以作品樣式作為基礎,首先釐清可以回應的具體例證,其次透過與之相關的產造脈絡檢視書簡論述面向的真確性。另外也從大時代中西交流的角度,反思十八世紀宮廷與地方之間的迴盪往來,以及共同面臨西潮衝擊的問題。
    雜湊碼 全文下載
    格式:PDF 檔案大小:3 MB 下載次數:582
    格式:PDF 檔案大小:3 MB 下載次數:582
  • 清代藏傳佛教高僧大德入貢法器考──以國立故宮博物院藏品為例

    賴依縵 滿清帝國以「興黃教,即所以安眾蒙古」方針,攏絡藏傳佛教高僧,羈縻蒙古部族,有清一代,優禮西藏等地區以達賴、班禪喇嘛為首的黃教格魯派僧侶,歷年輪班進貢,在清宮留下不少方物,是藏傳佛教助清廷將蒙古、青海、西藏等地納入帝國的見證。此批貢物,不少仍保留清宮紀錄,進獻者相對明確,其中,又以法器類文物承載較多歷史訊息,本文即為三十三組件藏於國立故宮博物院出處明確法器的全面性考察。
    這些法器,除了一件廓爾喀繳回文物,皆為黃教高僧大德年班朝覲、賀壽、圓寂等場合致意之禮,並涉及乾隆十三年(1748)青海塔爾寺賜御匾、乾隆四十五年(1780)班禪入京、乾隆五十八年(1793)廓爾喀戰爭以及咸豐二年(1852)道光皇帝葬於穆陵入廟等事。除了一套舍利藏於熱河,其餘皆珍藏於紫禁城。
    根據清宮四體字籤、工藝技術與藝術風格等資訊,製作年代最早可上溯至明朝初年,最晚為晚清。而其製作地點,衛藏、康區、四川西部等地進獻法器,除了明廷賞賜舊物,皆應來自該文化區;反觀青海出身之駐京喇嘛進獻法器,則應多為京城等漢地製作。不同地域大喇嘛貢物之工藝風格與美學傳統,互有差異。其中具有重要歷史意義或工藝精湛法器,乾隆朝宮廷造辦處則傾力仿作,並融合傳統與最新技術,重新演繹,展現大清帝國國富民強,工藝精益求精,為泱泱上國的雄心。
    雜湊碼 全文下載
    格式:PDF 檔案大小:3 MB 下載次數:569
    格式:PDF 檔案大小:3 MB 下載次數:569
  • 明昌七璽及其周邊

    王耀庭 歷代的皇室收藏,總是引人注目。金朝內府的書畫收藏,其來源最大宗直接得自於宋皇室,收藏品中又有轉入元朝內府收藏,可謂為皇室收藏史上的重要轉承時期。本文以金朝帝王章宗(完顏璟,1168-1208;1190-1208在位)的鑑藏印璽為論題,並兼及其內府收藏活動與相關人物,意在透過存世作品以增補吾人對金朝內府書畫收藏之認識。
    本文依序說明金朝內府收藏情況,如曾任明昌祕府書畫局之王庭筠(1151-1202),兼及金朝宗室完顏璹(密國公,1172-1232)與其所藏。接著,文中透過「明昌七璽」說明金章宗收藏印鑑的樣式,運用存世作品進行印鑑比對,檢視並辨別各印真偽問題。再針對「羣玉中秘」、「明昌御覽」二印的辨偽,最後則分從金章宗、宋徽宗(1082-1135;1100-1126在位)二人之標題押署進行比對與析論。
    雜湊碼 全文下載
    格式:PDF 檔案大小:3 MB 下載次數:2008
    格式:PDF 檔案大小:3 MB 下載次數:2008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