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要內容區
Mobile Menu Button
翠玉白菜票價交通Open Data開放時間

故宮學術季刊-卷期總覽

第37卷第3期

※本專號為2019年8月22日至23日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國立臺灣大學藝術史研究所與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合辦之《皇朝禮器圖式》國際學術研討會的部分成果,歡迎參閱會議相關報導

  • 晚清英人對閩江下游水文知識的構建與運用(1843-1884)

    游博清

    閩江為福建武夷山茶葉輸出的水路要道,鴉片戰爭前,英人即認為下游的福州合適作為茶葉出口的樞紐城市。鴉片戰爭後,福州雖開港,但英人在調查與彙整閩江下游(福州至閩江出海口)水文資訊的過程中,卻認知到該地水文的複雜多變與航行不易,不過,之後隨著對閩江各類水文資訊掌握的增加,以及導航設施的建置,有效提升外國船隻航行該地的安全與效率,水文知識的認知與運用可說是1860 年代起福州對外貿易大增的基礎之一。本文藉由重要水文專書版本的比對,以及中外各種史料,歸納 1843 至 1884 年間,在不同階段裡,英人調查閩江下游水文的重點與前後變化,並討論閩江水文知識的構建與皇家海軍工作、外國商人訴求、大清海關人員、福州對外貿易發展的可能關聯。

    雜湊碼 全文下載
    格式:PDF 檔案大小:1 MB 下載次數:938
    格式:PDF 檔案大小:1 MB 下載次數:938
  • 遵律度於無疆:《皇朝禮器圖式》樂器卷研究

    余慧君

    本文針對《皇朝禮器圖式》收錄的樂器,探討乾隆朝以凱旋之名,將新征服疆域內之各部族音樂,透過典籍紀錄與儀式化演示(stylized repetition of acts),納為 大清宮廷燕饗部樂,與中和韶樂共同構成協和萬邦的音樂表述,一步步建構大清的朝代性與帝國性。本文將分析乾隆二十五至二十六年間(1760-1761),因回部戰役而新增的宮廷樂種與樂器,包括:一、乾隆二十五年新增《凱旋鐃歌》與《凱旋凱 歌》;二、乾隆二十六年十一月,特設「韻古堂」典藏江西出土周代古鐘,並以之為原型鑄鎛鐘入中和韶樂,又以西域所產和闐玉製特磬與鎛鐘相配,完成慶祝西師奏凱的金聲玉振之舉;三、獲回部樂器與表演樂工,而將回部樂正式納為宮廷燕饗部樂之一。
    乾隆皇帝(1711-1799;1735-1796 在位)一面以復周禮之名,使中和韶樂往時間軸上溯,設韻古堂典藏周代古鐘,並新增鎛鐘特罄;一面以天下共主之姿,使燕饗部樂在地理空間軸上向外延伸,因而設紫光閣為戰功紀念館,每年新正宴請外藩於此,並持續以十全武功凱旋之名,新增各部族音樂,在宮內正式筵宴場合一再演出。此時間/空間軸,構成一套可持續擴張延展的禮樂座標系統。

    雜湊碼 全文下載
    格式:PDF 檔案大小:2 MB 下載次數:1280
    格式:PDF 檔案大小:2 MB 下載次數:1280
  • 清乾隆皇帝製作金屬祭器的意義

    賴惠敏

    清朝多元統治政策,包含了漢地的儒家文化、蒙藏的佛教文化,以及保存滿洲文化,在乾隆時期達到頂峰。乾隆初期,地方官員奏報辦理祭器經費,乾隆皇帝(1711-1799;1735-1796 在位)意識到應由朝廷制訂祭器的規格、款式。最初,由禮部和大學士研議祭器的材質與式樣,命莊親王允祿(1695-1767)辦理,由鑄爐處技術官員負責成造。這些祭器完成後成為繪製《皇朝禮器圖式》藍本。乾隆皇帝雖不斷強調滿洲本位,然以儒家體系的祭器用於太廟、奉先殿等地,甚至在乾隆三十六年(1771)編的《御製增訂清文鑑》增加了爵、簠、簋、登、鉶、豆、尊等祭器,顯示清宮祭祖逐漸依循儒家的規範。
    但是,乾隆皇帝同時刊印滿文《欽定滿洲祭神祭天典禮》一書,以圖文方式表現祭器的材質和種類,如銀茶桶、銀盤、銀碟、銀匙、銀筯等,祭品為滿洲特產的蘇子、蜂蜜、奶油、山葡萄等,與儒家的祭器類型和祭品完全不同,其目的在維持滿洲舊俗。宮廷向來按照階級等第製作不同成分的金銀膳食器,等人物故後又變成祭器。對此,乾隆皇帝收回盛京三陵及東西陵寢金銀祭器,一方面減少帝后祭器的金量;另方面按后妃、王侯不同等第,製作符合他們身份的祭器。清朝統治政策的多元化,一方面遵照儒家精神建立尊卑的政治秩序;另方面又站在滿洲本位來捍衛自身舊俗。金屬祭器的製作彰顯乾隆皇帝界定地位高者使用金銀銅器,位階低的使用瓷器,從而獲取陵寢三萬兩金子。近年來,清史學界對於清朝統治的定位是漢化或者滿洲本位有許多爭議,本文則從皇帝的供桌闡釋滿漢文化的融合與差異。

    雜湊碼 全文下載
    格式:PDF 檔案大小:2 MB 下載次數:1553
    格式:PDF 檔案大小:2 MB 下載次數:1553
  • 《皇朝禮器圖式》編纂與乾隆朝科學儀器的禮制化

    郭福祥

    《皇朝禮器圖式》是乾隆皇帝(1711-1799;1735-1796 在位)根據實際統治需要改造禮器、進行禮制建設的直接成果,對瞭解和研究清朝的典章制度具有重要意義。而《皇朝禮器圖式》單列「儀器」卷,將 50 件實用的科學儀器甚至包括直接來自於西方的西式科學儀器納入本朝禮器之範疇,更是過去從沒有過的新舉。本文關注的正是乾隆朝科學儀器禮制化這一學術界很少討論的問題,通過新發現的文獻和檔案材料,對《皇朝禮器圖式》及「儀器」卷的編纂過程加以考證,分析《皇朝禮器圖式》在內容上突破以往傳統禮器範疇,進行新創的過程及其原因。對乾隆時期科學儀器的禮制化問題,及其與之密切相關的科學事件的考察,將有助於我們對乾隆時期乃至清代宮廷科學歷史的理解和認識。

    雜湊碼 全文下載
    格式:PDF 檔案大小:2 MB 下載次數:1124
    格式:PDF 檔案大小:2 MB 下載次數:1124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