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要內容區
Mobile Menu Button
翠玉白菜票價交通Open Data開放時間

故宮學術季刊-文章搜尋

  • ~
  • 可使用AND、OR、NOT搜尋,例如 古蹟 and 器物
總筆數:777
  • 2020年第37卷第4期

    略談乾隆後期民間藏帖與碑學發展之關係──兼論洛陽體之文化意義

    何炎泉

    魏晉南北朝時期南北書風的相似並非偶然,透過風格分析發現,洛陽體楷書所展現出來的正是南方的「羲之新體」書風。王羲之(303-361)新體在過去帖學中逐漸被剝除的雄強風格,因緣際會地讓清代碑學家在洛陽體中找尋到,鄭重介紹到書法史上,成就了碑學偉業。這些重要的碑學家幾乎都與畢沅(1730-1797)、陳淮(1731-1810)與梅鏐三大收藏家族有著密切關係,顯示清代碑學的出現與傳統的帖學涵養息息相關。本文除了從三大家族的收藏活動來考察傳統碑帖收藏與品評對於碑學形成的影響,同時也重新思考備受碑學推崇的洛陽體在書法史上的文化意涵。傳統書史上尊崇二王的思想,在碑學理論中似乎被一刀斬斷,然而砍去正是被翻刻帖學汙名化的「偽二王」,反而讓碑學成為在本質上更接近王羲之本來面目的真正「帖學」。

    雜湊碼 全文下載
    格式:PDF 檔案大小:5 MB 下載次數:1247
    格式:PDF 檔案大小:5 MB 下載次數:1247
  • 2020年第37卷第3期

    《皇朝禮器圖式》編纂與乾隆朝科學儀器的禮制化

    郭福祥

    《皇朝禮器圖式》是乾隆皇帝(1711-1799;1735-1796 在位)根據實際統治需要改造禮器、進行禮制建設的直接成果,對瞭解和研究清朝的典章制度具有重要意義。而《皇朝禮器圖式》單列「儀器」卷,將 50 件實用的科學儀器甚至包括直接來自於西方的西式科學儀器納入本朝禮器之範疇,更是過去從沒有過的新舉。本文關注的正是乾隆朝科學儀器禮制化這一學術界很少討論的問題,通過新發現的文獻和檔案材料,對《皇朝禮器圖式》及「儀器」卷的編纂過程加以考證,分析《皇朝禮器圖式》在內容上突破以往傳統禮器範疇,進行新創的過程及其原因。對乾隆時期科學儀器的禮制化問題,及其與之密切相關的科學事件的考察,將有助於我們對乾隆時期乃至清代宮廷科學歷史的理解和認識。

    雜湊碼 全文下載
    格式:PDF 檔案大小:2 MB 下載次數:1128
    格式:PDF 檔案大小:2 MB 下載次數:1128
  • 2020年第37卷第3期

    清乾隆皇帝製作金屬祭器的意義

    賴惠敏

    清朝多元統治政策,包含了漢地的儒家文化、蒙藏的佛教文化,以及保存滿洲文化,在乾隆時期達到頂峰。乾隆初期,地方官員奏報辦理祭器經費,乾隆皇帝(1711-1799;1735-1796 在位)意識到應由朝廷制訂祭器的規格、款式。最初,由禮部和大學士研議祭器的材質與式樣,命莊親王允祿(1695-1767)辦理,由鑄爐處技術官員負責成造。這些祭器完成後成為繪製《皇朝禮器圖式》藍本。乾隆皇帝雖不斷強調滿洲本位,然以儒家體系的祭器用於太廟、奉先殿等地,甚至在乾隆三十六年(1771)編的《御製增訂清文鑑》增加了爵、簠、簋、登、鉶、豆、尊等祭器,顯示清宮祭祖逐漸依循儒家的規範。
    但是,乾隆皇帝同時刊印滿文《欽定滿洲祭神祭天典禮》一書,以圖文方式表現祭器的材質和種類,如銀茶桶、銀盤、銀碟、銀匙、銀筯等,祭品為滿洲特產的蘇子、蜂蜜、奶油、山葡萄等,與儒家的祭器類型和祭品完全不同,其目的在維持滿洲舊俗。宮廷向來按照階級等第製作不同成分的金銀膳食器,等人物故後又變成祭器。對此,乾隆皇帝收回盛京三陵及東西陵寢金銀祭器,一方面減少帝后祭器的金量;另方面按后妃、王侯不同等第,製作符合他們身份的祭器。清朝統治政策的多元化,一方面遵照儒家精神建立尊卑的政治秩序;另方面又站在滿洲本位來捍衛自身舊俗。金屬祭器的製作彰顯乾隆皇帝界定地位高者使用金銀銅器,位階低的使用瓷器,從而獲取陵寢三萬兩金子。近年來,清史學界對於清朝統治的定位是漢化或者滿洲本位有許多爭議,本文則從皇帝的供桌闡釋滿漢文化的融合與差異。

    雜湊碼 全文下載
    格式:PDF 檔案大小:2 MB 下載次數:1558
    格式:PDF 檔案大小:2 MB 下載次數:1558
  • 2020年第37卷第3期

    遵律度於無疆:《皇朝禮器圖式》樂器卷研究

    余慧君

    本文針對《皇朝禮器圖式》收錄的樂器,探討乾隆朝以凱旋之名,將新征服疆域內之各部族音樂,透過典籍紀錄與儀式化演示(stylized repetition of acts),納為 大清宮廷燕饗部樂,與中和韶樂共同構成協和萬邦的音樂表述,一步步建構大清的朝代性與帝國性。本文將分析乾隆二十五至二十六年間(1760-1761),因回部戰役而新增的宮廷樂種與樂器,包括:一、乾隆二十五年新增《凱旋鐃歌》與《凱旋凱 歌》;二、乾隆二十六年十一月,特設「韻古堂」典藏江西出土周代古鐘,並以之為原型鑄鎛鐘入中和韶樂,又以西域所產和闐玉製特磬與鎛鐘相配,完成慶祝西師奏凱的金聲玉振之舉;三、獲回部樂器與表演樂工,而將回部樂正式納為宮廷燕饗部樂之一。
    乾隆皇帝(1711-1799;1735-1796 在位)一面以復周禮之名,使中和韶樂往時間軸上溯,設韻古堂典藏周代古鐘,並新增鎛鐘特罄;一面以天下共主之姿,使燕饗部樂在地理空間軸上向外延伸,因而設紫光閣為戰功紀念館,每年新正宴請外藩於此,並持續以十全武功凱旋之名,新增各部族音樂,在宮內正式筵宴場合一再演出。此時間/空間軸,構成一套可持續擴張延展的禮樂座標系統。

    雜湊碼 全文下載
    格式:PDF 檔案大小:2 MB 下載次數:1284
    格式:PDF 檔案大小:2 MB 下載次數:1284
  • 2020年第37卷第3期

    晚清英人對閩江下游水文知識的構建與運用(1843-1884)

    游博清

    閩江為福建武夷山茶葉輸出的水路要道,鴉片戰爭前,英人即認為下游的福州合適作為茶葉出口的樞紐城市。鴉片戰爭後,福州雖開港,但英人在調查與彙整閩江下游(福州至閩江出海口)水文資訊的過程中,卻認知到該地水文的複雜多變與航行不易,不過,之後隨著對閩江各類水文資訊掌握的增加,以及導航設施的建置,有效提升外國船隻航行該地的安全與效率,水文知識的認知與運用可說是1860 年代起福州對外貿易大增的基礎之一。本文藉由重要水文專書版本的比對,以及中外各種史料,歸納 1843 至 1884 年間,在不同階段裡,英人調查閩江下游水文的重點與前後變化,並討論閩江水文知識的構建與皇家海軍工作、外國商人訴求、大清海關人員、福州對外貿易發展的可能關聯。

    雜湊碼 全文下載
    格式:PDF 檔案大小:1 MB 下載次數:940
    格式:PDF 檔案大小:1 MB 下載次數:940
  • 2020年第37卷第2期

    「圖」與禮:《皇朝禮器圖式》的成立及其影響

    賴毓芝

    一般學者認為初步完成於乾隆二十四年(1759)的《皇朝禮器圖式》為一部以圖像規範宮廷各個層面生活的大型圖譜,其編纂計畫的開端與乾隆朝的禮制改革密切相關,其最早應該可以追溯到乾隆十三年(1748)正月乾隆皇帝(1711-1799;1735-1796 在位)要求更換祭器的材質與乾隆十三年冬天所著手進行的鹵簿改革。乾隆皇帝不但為此計畫特別設立「禮器圖館」,且有各種形式與版本的產出,包括北京故宮博物院藏有多達九十二冊 1974 開的彩繪冊頁本、數量稍少的武英殿與《四庫全書》本、還有散落在全世界各大博物館的彩繪散頁。這篇論文將以釐清與重建《皇朝禮器圖式》成立的過程為始,進而了解這些圖像如何製作?其圖式與風格的選擇究竟與傳統禮器的圖繪有何差異?這些差異或特色究竟是否有可能說明《皇朝禮器圖式》在宮中特別的定位?如果這真的是與「禮」密切相關,如何相關?《皇朝禮器圖式》中所呈現的「禮」,究竟是一種什麼樣的「禮」?總之,《皇朝禮器圖式》此材料牽涉到各個不同層面的專業,包括禮制史、經濟史、物質史與宮廷史等各領域,此篇論文意圖非常素樸地以還原此計畫成立之來龍去脈為宗,並以圖像史的角度,關注其風格來源的選擇,及其與同時期宮廷其他圖像生產的關係,透過這些基礎工作的奠定,希望可以作為其他領域進一步研究與使用《皇朝禮器圖式》的基礎。

    雜湊碼 全文下載
    格式:PDF 檔案大小:7 MB 下載次數:1837
    格式:PDF 檔案大小:7 MB 下載次數:1837
  • 2020年第37卷第2期

    康乾製磬:十八世紀關於磬的討論

    童宇

    從康熙末至乾隆,清宮對宮廷音樂進行了一系列改革。磬作為重要的禮樂器之一,也被重新設計和製作。與此同時,學術界考據氛圍日漸濃厚,對於古磬制式的相關研究、討論也日漸熱烈,新的觀點層出不窮。如是,當時可謂出現了宮廷與文人兩個系統的「古代磬制」闡釋。本文即從律學、幾何學、考據學等角度出發,探討這一時期宮廷與文人對古磬的研究與討論。並進一步探究兩者間的學術互動與交流。

    雜湊碼 全文下載
    格式:PDF 檔案大小:3 MB 下載次數:808
    格式:PDF 檔案大小:3 MB 下載次數:808
  • 2020年第37卷第2期

    孔廟與乾隆朝祭器的設置

    吳曉筠

    乾隆十二年(1747),乾隆皇帝反思明代祭器制度,並延續雍正皇帝頒賜曲阜孔廟復古祭器,進行遵古改造皇朝祭器,並載於《皇朝禮器圖式》。在檢視相關資料時,發現這些號稱依據周代儒家禮儀經典而來的器形,與今日所認知的周代器物,或宋代仿古禮器、金石圖譜著錄的三代器物有明顯差異。這一時期也恰為乾隆皇帝整理內府古銅器並開始編修《西清古鑑》,但卻無明確參考內府周代青銅器形制製作祭器的現象。乾隆皇帝改制祭器所遵循的古代為何?充斥宮廷的三代彝器是否曾對祭器或祭儀產生影響?是本文欲探討的問題。
    本文分析雍正皇帝頒賜曲阜孔廟的祭器及乾隆皇帝的遵古改造祭器,提出遵古祭器所依循的古代,是由儒家經典的文字說明闡釋意義,廟學脈絡汲取古代祭器意象,再參酌明代禮器,並加入部分當代創新。另一方面,對曲阜孔廟的關注,也帶來了將周代銅器置入皇帝親祀孔廟的改變。本文追索乾隆皇帝頒賜孔廟的三套銅器的配置過程,說明內府的古代銅器鑑賞知識及陳設方式如何影響了三套銅器的器類選擇、配件製作,進而改變了釋奠祭器陳設的面貌。

    雜湊碼 全文下載
    格式:PDF 檔案大小:5 MB 下載次數:1299
    格式:PDF 檔案大小:5 MB 下載次數:1299
  • 2020年第37卷第2期

    國立故宮博物院藏緙繡〈開泰圖〉及相關作品研究

    胡櫨文 「開泰圖」是由騎羊富貴小兒與羊群組成的冬至節慶吉祥圖樣,以往研究多關注其諧音指事的圖象意義或庶民傾向,忽略作品的藝術特質。本文以國立故宮博物院藏緙繡〈開泰圖〉為中心,聯結相關作品,從材質、製作及贊助者的角度切入,分析這些作品在文化史上的價值。
    首先,經由觀察織造特徵論證〈開泰圖〉與大都會博物館〈迎春圖〉的關係,並根據風格與結構分析對兩件作品定年提出看法。其次,藉整理相關畫軸的空間處理形式,審視以〈開泰圖〉為代表所形成之傳統圖式的變化,並解讀其歷史意義。最終舉清仿〈開泰圖〉作品調整局部圖象之例,印證學者對乾隆皇帝(1711-1799;1735-1796 在位)畫院指導原則的研究成果。透過聚焦「開泰」相關作品的畫面結構與技法表現,期以更正確解讀宮廷製作的開泰圖在元、明、清三朝畫意的轉變。
    雜湊碼 全文下載
    格式:PDF 檔案大小:14 MB 下載次數:1296
    格式:PDF 檔案大小:14 MB 下載次數:1296
  • 2020年第37卷第1期

    蘇州片畫家黃彪研究

    邱士華

    「蘇州片」的研究仍處於起步階段,對於具體的畫家、工坊、時代與區域風格的認識依然模糊不清。本文的研究焦點「蘇州片」畫家黃彪,在文獻中他因偽造〈清明上河圖〉而聲名頗著,在通常故意隱匿真實姓名的蘇州片畫家群裡,是難得身份清楚的例子。
    然而,過去許多學者誤將同時期「王彪」與「黃彪」相混,並將王彪的畫作當成黃彪的唯一作品廣為引用。本文突破黃彪缺乏圖文資料的困境,除引用「偽好物」特展圖錄刊載之黃彪〈畫九老圖〉及〈秋原獵騎〉以外,另提供〈抗倭圖〉、〈耆英盛會〉與〈參同契〉、〈自書後杞菊賦〉等黃彪相關書畫作品,結合明清文集中黃彪史料,建立對這位「蘇州片」畫家自 1550 年代至 1590 年代畫業生涯及其家世的掌握。
    就黃彪此一個案,可瞭解這位活動於十六世紀中後期的「蘇州片」畫家,原以繪製人物肖像為本業,亦為收藏家摹製收藏,同時卻也偽造簽款,做出欺人眼目的偽古書畫作品。黃彪所往來的文士對他偽造書畫顯然知情,不過依然留存其作品,加上黃彪自己在〈畫九老圖〉題跋中,將自己複製古代作品,詮釋成「重圖以繼絕」的作為,透露著明代後期從鑑賞家到實際製作者,對摹古、偽古不完全否定的複雜心態。

    雜湊碼 全文下載
    格式:PDF 檔案大小:4 MB 下載次數:1608
    格式:PDF 檔案大小:4 MB 下載次數:1608
  • 2020年第37卷第1期

    用作禮物賞賜的錠子藥:清前期的藥物知識及其在政治場域中的運作

    劉世珣

    清代諸帝之中,康熙、雍正、乾隆三位皇帝以權術馭下聞名,強調寬猛並濟,賞罰分明,恩威並重。他們時常賞賜錠子藥、人參、鹿藥、蛇藥、德里鴉噶、平安丸、人馬平安散等藥物給京城內外的各級文武大臣。當中,又以錠子藥的賜予最為頻繁,且恩賞次數遠高於其他藥物。因此,本文將以清代前期清宮錠子藥為考察的對象,反思幾個問題:首先,錠子藥究竟為何種藥物?傳統醫藥典籍如何論述此藥?其次,滿洲皇帝在錠子藥賞賜的過程中,展示何種語言與姿態?有何行為模式?大臣們收到錠子藥之後,又是如何回應?再次,作為禮物的藥物實為一個樞紐,連結著贈予、接收與回饋。這樣的流通,如何將皇帝與大臣連繫在一起?形成何種關係網絡?象徵君臣之間何種權利與義務?本文擬探究的,不僅是錠子藥本身在傳統中國藥物中的地位,更在於從醫療政治史的角度,檢視錠子藥賞賜背後的象徵隱喻。希冀透過本文的探討,有助於釐清錠子藥的相關知識及其在政治場域中的操作脈絡,進而對醫療與政治的關係有更為深入的理解與認識。

    雜湊碼 全文下載
    格式:PDF 檔案大小:2 MB 下載次數:1109
    格式:PDF 檔案大小:2 MB 下載次數:1109
  • 2020年第37卷第1期

    雍正帝贈送曲阜孔廟的祭器──畫琺瑯五供與銅簠簋

    陳芳妹

    雍正帝送給曲阜孔廟的琺瑯供器與簠簋銅祭器,可能因為送禮者在位時間較康熙與乾隆帝皆短,復因禮物珍藏在曲阜孔廟,其意義殊少引起學界關注。
    本文以為畫琺瑯五供及其典型,從贊助者情境、製造情境與不同使用情境間的位移,呈現複雜的情境間的交錯網,對理解其視覺特色是不可忽視的視角。本文想先從此器群最直接被使用而尚未被充分討論的釋奠祭器發展史角度談起。進而希望在其與畫琺瑯及五供發展史的三線交會中,由「物」及於「人」,以為贊助者贊助時所身處的皇帝身分的複雜歷史情境,對此群物的理解很重要。此贊助者的複雜情境,為銅胎畫琺瑯五供在釋奠祭器史、畫琺瑯史及五供史三線交會中,協助說明銅胎畫琺瑯五供在工藝發展史及禮制史上的意義。
    本文論雍正帝送給曲阜孔廟此銅胎畫琺瑯五供在工藝發展史及禮制史上的意義,贊助者的複雜情境,為銅胎畫琺瑯五供在釋奠祭器史、畫琺瑯史及五供史三線交會中,提供理解的視角。再者,銅胎畫琺瑯五供之外,雍正庚戍(1730)紀年銅簠簋等禮物,本文將論及其與乾隆帝《皇朝禮器圖式》制禮的關係,以重建被忽視的雍正朝在清帝國國家禮儀禮器形成過程中的地位。

    雜湊碼 全文下載
    格式:PDF 檔案大小:14 MB 下載次數:1083
    格式:PDF 檔案大小:14 MB 下載次數:1083
  • 2020年第37卷第1期

    「宋畫」的檢擇:1930年代故宮藏畫之公開及其對重構畫史的貢獻

    陳韻如

    「宋畫」顧名思義是指「創作於宋代的畫作」,但什麼樣的作品可稱為「宋畫」或歸入「宋代」,在畫史研究進程中也有不同的認識與判定。然而,過去不同階段對「宋畫」的檢擇脈絡,不應成為學術研究推進後的糟粕。特別是 1930 年代的故宮博物院成立初期,清宮秘藏畫作的大量公開即牽動了對「宋畫」認識的架構與標準。其中,《故宮》、《故宮周刊》、《故宮書畫集》等出版品所刊載的書畫作品資料,成為此後研究「宋畫」之關鍵礎石。本文首先介紹此三份刊物的刊行概況、分析其所檢擇出的「宋畫」清冊特色、考察其選評準則,並輔以故宮成立初期之相關展覽成果,相互檢視其對形塑「宋畫」之作用。最後,舉以北宋山水畫風為例,探討 1930 年代故宮藏畫公開歷程的影響,顯示其於畫史名家、大幅尺 寸、具有題識等畫作之優先考量外,更有對於「筆墨」品質之講究傳統的繼承;而此一繼承所由,一方面潛藏於故宮內部作業所依據的文物記錄清冊或文獻,另一方面也受惠於其對文物作品之直接接觸。在此之後,故宮所藏「宋畫」因其公開而成為後續畫史研究的重要作品群,可謂是形塑「宋畫」的關鍵所在。

    雜湊碼 全文下載
    格式:PDF 檔案大小:5 MB 下載次數:1084
    格式:PDF 檔案大小:5 MB 下載次數:1084
  • 2019年第36卷第4期

    抄撰中的醫書──敦煌醫學文書P.3287所見中古醫學書籍的再生產與醫經權威的重構

    陳昊

    敦煌文書 P.3287 寫本首尾均殘,現存 149 行文字。以往研究將其視為五本古 醫書的合抄,因而將其分別校錄並擬題。但若觀察此文書的「整體趨向」,它顯然不是毫無頭緒的胡亂抄寫,也不是從不同的醫書中抄寫類似或有關聯的段落。此寫本整體應該被看成一本「書」,而不要將其看成不同的醫學經典抄寫在同一寫本上。同時,對其的觀察,也需要將抄撰視為一個進行中的過程,才能剝離其中不同的文本權威衝突和塑造的方式。

    雜湊碼 全文下載
    格式:PDF 檔案大小:1 MB 下載次數:1018
    格式:PDF 檔案大小:1 MB 下載次數:1018
  • 2019年第36卷第4期

    中藥材牛黃的生產歷史及其本草藥圖所涉及的知識結構

    陳元朋

    牛黃的古典文本記錄史,是一個可以深究的議題。因為,就在本草文本代代相承那些有關牛黃取得的神異傳說的同時,實證性的牛黃取得事蹟也在中世以降的記錄者筆端不斷積累。然而,在博物知識的專業文本裡,「真實」仍然無法徹底代換那些傳統性的「神異」。這也就是說,儘管「殺牛取黃」的前代實證事例早已問世流布,但這藥學文本在圖繪牛黃取得方式時,描摹的卻仍是「喝迫取黃」的畫面。那是一個由來已久的博物認知:大聲喝斥並鞭笞一隻病牛,讓這隻可憐的動物從嘴裡吐出牛黃來。
    藥圖當然不是藥學的全部,但這種以寫真為理想的圖繪,終究還是涵蘊了中國本草學術的知識格局,而本文以之為探究古代藥學知識結構之個案的邏輯基礎也在於此。

    雜湊碼 全文下載
    格式:PDF 檔案大小:2 MB 下載次數:1526
    格式:PDF 檔案大小:2 MB 下載次數:1526
  • 2019年第36卷第4期

    現代中醫外、傷科的知識轉型──以醫籍和報刊為主的分析(1912-1949)

    皮國立

    現代中國,處於中西醫論爭的氛圍中,傳統中醫受到各方面知識轉型的挑戰。過去有關近現代中醫史之研究,較偏重書寫內科的歷史,對外科技術之發展與變化缺少著墨。本文注意到,自晚清以來,「西醫長於外科,中醫長於內科」的既存印象,深植人心,足見中醫在外、傷科的發展上有其時代困境。若再考慮現代中國的戰爭紛擾,醫界對外傷、急救等新式知識的迫切需求,即可推論出這個時代中醫在整體外、傷科疾病的挑戰與亟待回應之處。本文主要透過《中醫古籍總目》的調查,先行整理出〈民國時期外傷科醫書出版統計表〉,並以此為基礎,來分析現代中醫外、傷科醫籍的刊行與知識內涵。此外,本文還輔以當時期刊資料,梳理當時外傷科的言論,分析外科醫者對自身處境與地位之看法,加上與中醫文獻的互為對照,整體彰顯這個時代中醫外傷科知識的轉型層面。本文最後希望回答一個大的學術關懷,這類醫籍和當時刊載於報刊上的相關知識,說明了哪些可能對現代中醫造成的影響?在這些變革之外,既有的「內科化」趨勢是否造成了什麼限制?全文在分析大的歷史發展脈絡基礎上,也聚焦於現代中醫於文獻、藥物、理論匯通等幾個內涵,以梳理中醫學術之發展,豐富現代中醫知識史的整體論述。

    雜湊碼 全文下載
    格式:PDF 檔案大小:2 MB 下載次數:1518
    格式:PDF 檔案大小:2 MB 下載次數:1518
  • 2019年第36卷第4期

    「球紋」流轉──從高麗青瓷和宋代的球紋談起

    謝明良

    本文討論球紋的幾個面向。(一)從北宋《營造法式》的「毬紋」附圖來確認高麗青瓷同類紋樣即「毬紋」(球紋)。(二)梳理宋代球紋的流行情況及其可能的淵源,認為其應是來自西方的圖紋。(三)球紋和中國外圓內有方孔錢紋的混滆,以及球紋和獅子母題的結合,即球紋的中國化的問題。(四)東亞中國、朝鮮半島和日本的球紋飾。(五)中國化球紋逆向影響西亞和歐洲。

    雜湊碼 全文下載
    格式:PDF 檔案大小:7 MB 下載次數:1495
    格式:PDF 檔案大小:7 MB 下載次數:1495
  • 2019年第36卷第3期

    《黃帝蝦蟇經》之版本比較研究──以「隨月生毀人形圖」為考察中心

    鄭宛鈞、楊仕哲

    《黃帝蝦蟇經》是一本著錄時日禁忌的醫書。書中表示在進行針灸、服藥等醫療行為時必須避開某些特定的時日,若是不小心在禁忌時日進行醫療,可能會導致各種疾病,甚至死亡。回顧過往的研究,研究者大多從《醫心方》所輯錄的條文與《黃帝蝦蟇經》進行比對,或者討論時日針灸禁忌的源流。版本方面,則多僅就衛生彙編本的內容來探討,至於《黃帝蝦蟇經》的臨摹影寫舊抄本卻罕有論及。令人欣喜的是,《黃帝蝦蟇經》臨摹影寫舊抄本的現世,使得原來單一來源的文本有了可討論的空間。不僅如此,即便是同樣衛生彙編本的《黃帝蝦蟇經》,也因為受到不同的時空流轉而有了相異的書籍生命經驗。職是之故,本文旨在透過不同版本的《黃帝蝦蟇經》來看時日禁忌的傳布與轉變,並且以「隨月生毀人形圖」為考察中心。思想載體的輾轉易手,精神的永續不滅,都是我們追尋《黃帝蝦蟇經》意義之所在。

    雜湊碼 全文下載
    格式:PDF 檔案大小:4 MB 下載次數:1521
    格式:PDF 檔案大小:4 MB 下載次數:1521
  • 2019年第36卷第3期

    藥物與犯罪:清代刑案所見麻藥的使用及其風險

    吳靜芳

    藥物是雙面刃。相同的藥物在正確的使用方法下,能發揮治療病痛的正面效果。相反地,在濫用或惡用的情況下,將產生危害人體健康乃至喪命的負面作用。麻藥也是如此,若正確地施用於外科治療上,能緩解患者的疼痛,並給予醫者更充裕的時間施術。然而,從文人筆記、小說與檔案紀錄來看,使人不感痛覺甚至喪失知覺的麻藥往往也被當作犯罪工具,幫助犯人遂行竊盜或誘拐等違法行為。究竟這些與麻藥相關的醫藥知識如何在民間傳布?又,利用麻藥遂行犯罪之人如何取得藥物?而官員對於使用麻藥犯罪案件有何因應對策?對此,本文擬以麻藥的惡用為中心,透過迷竊與迷拐案件的分析,探究清代社會藥物與犯罪的關聯,藉以反映明清以來醫藥知識普及化的情況下,藥物的不當使用對於民眾生活所帶來的負面影響。

    雜湊碼 全文下載
    格式:PDF 檔案大小:4 MB 下載次數:975
    格式:PDF 檔案大小:4 MB 下載次數:975
  • 2019年第36卷第3期

    晚清天津民間醫士的防疫與宣傳活動──以「鐵如意軒」及「敬慎醫室」為例

    鄭永昌

    晚清光緒後期,天津地區曾先後經歷霍亂與鼠疫的威脅,由於地方民眾缺乏個人衛生習慣與外在環境寒暑變化不定等因素,疫病傳染快速並造成嚴重人口死亡,加上國家政府財政困難,外國勢力對地方衛生的干涉,促使天津地區在地社會士紳紛紛投入防疫與衛生宣導等活動。就目前資料所見,當地醫士徐延祚開設的「鐵如意軒」以及丁國瑞所設之「敬慎醫室」兩者留下了較為豐富的紀錄,從中可以反映晚清天津地區人民面對災疫肆虐的威脅下,地方士紳在重建社會、教育人民與保衛地方醫療主權過程上,扮演怎樣的角色。
    本文除前言與結論外共計三節,首先針對晚清天津地區分別於光緒二十八年(1902)的霍亂大流行與宣統二年(1910)底爆發的鼠疫,探討清末天津地區瘟疫對社會的影響情形;其次透過目前已有的相關研究、天津地區發行的報紙、方志文獻與文集筆記等資料,分別介紹此兩次災疫過程中,徐延祚與丁國瑞兩人的個人背景與行醫經歷;最後藉由兩位醫士投入防疫與宣導教育活動過程,了解天津地區在國家與社會,中醫與西醫、清政府與列強各種複雜關係中,地方醫士推動防疫活動的重要內容與面對的難題。

    雜湊碼 全文下載
    格式:PDF 檔案大小:2 MB 下載次數:1348
    格式:PDF 檔案大小:2 MB 下載次數:1348
每頁筆數:20
頁次:4/39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