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要內容區
Mobile Menu Button
翠玉白菜票價交通Open Data開放時間

故宮文物月刊341期(2011.08)

  • 故宫文物月刊341期(八月份)目次

    雜湊碼 全文下載
    格式:PDF 檔案大小:1 MB 下載次數:704
    格式:PDF 檔案大小:1 MB 下載次數:704
  • 專輯

    百年傳承 走出活路─中華民國外交史料特展

    圖書文獻處

    民國三十七年十二月二十一日,徐蚌戰況緊急,首都南京受到威脅,為顧及安全,政府考慮將故宮文物遷運來臺。而同時與故宮第一批運臺文物登上「中鼎輪」的,還包括外交部六十箱繼承自前清總理各國事務衙門及外務部的重要檔案。這批外交檔案的命運與故宮文物相同,歷經抗戰、戡亂、輾轉播遷,可謂淵源深厚。五十四年本院在臺北外雙溪復院,四十多年來與外交部合作無間,共同肩負起接待國際友人,拓展文化外交與維繫國際關係之使命。欣逢建國百年,兩單位再度攜手合作,舉辦「百年傳承走出活路—中華民國外交史料特展」,藉由豐富的外交檔案,以饗國人。

    雜湊碼 全文下載
    格式:PDF 檔案大小:2 MB 下載次數:544
    格式:PDF 檔案大小:2 MB 下載次數:544
  • 專輯

    清季列強瓜分中國檔案解密─中華民國外交史料特展選介

    陳維新

    欣逢中華民國建國壹百年,外交部與國立故宮博物院共同舉辦「中華民國外交史料特展」,本特展分四單元,第一單元「歷史之鑑」,展出前清條約及地圖共計四十件。甲午戰敗,清廷與日本簽訂《中日講和條約》(亦稱《馬關條約》),割讓臺灣、澎湖群島及遼東半島。俄國為阻止日本勢力進入東北地區,聯合法、德兩國出面干涉,日本最後交還遼東半島。俄國此舉贏得清廷好感,決定聯俄制日,簽下《中俄密約》,掀起列強瓜分中國浪潮。清廷與列強所簽之不平等條約,百餘年來,向被列為機密文件,從未公開展示。本文擬從三國干涉還遼事件說起,介紹包括《中俄密約》在內,列強瓜分中國的相關條約與地圖。

  • 專輯

    〈藏南察勘疆域界址圖〉考─兼介清季中英西藏交涉中之不平等條約

    馮明珠

    「百年傳承 走出活路—中華民國外交史料特展」第一單元中選展了三件清廷與英國為西藏問題所簽署的條約及一件外交部登錄為〈藏南察勘疆域界址圖〉的傳統輿圖,策展人邀筆者為這四件展品撰寫圖錄說明,因而有機會翻閱《中英會議藏哲條約》、《中英會議藏哲續約》及《中英新訂藏印條約》這三件筆者十分熟悉但未曾細看的條約原件,並對從未公開的〈藏南察勘疆域界址圖〉進行查考,撰成本文。

  • 專輯

    「活路外交」展品選介

    江順琦文,蔡承豪輯

    外交部與國立故宮博物院共同舉辦之「百年傳承 走出活路—中華民國外交史料特展」,此次特展主要目的,是展示我國面對國際變遷,突破外交困境之具體表現與成果。尤其在第二次大戰結束後,中華民國雖終得站上國際舞台,並成為聯合國創始會員國之一,可謂外交一大光榮時刻。奈後因國際情勢不利,加以內戰所屈,政府退守臺灣,然在此種困境中,外交人員仍努力不懈,積極為中華民國國際空間奔走斡旋。本展覽第四單元「走出活路」選展多件重要文件,介紹我國突破外交困境,艱辛奮鬥之具體成果。

    雜湊碼 全文下載
    格式:PDF 檔案大小:2 MB 下載次數:309
    格式:PDF 檔案大小:2 MB 下載次數:309
  • 專輯

    路漫漫其修遠兮─記抗戰時期故宮參加之蘇聯「中國藝術展覽會」及其文物歸運

    宋兆霖
    雜湊碼 全文下載
    格式:PDF 檔案大小:3 MB 下載次數:356
    格式:PDF 檔案大小:3 MB 下載次數:356
  • 每月一寶

    太和典範─北魏 太和元年 銅鎏金釋迦牟尼佛坐像

    陳慧霞
    雜湊碼 全文下載
    格式:PDF 檔案大小:2 MB 下載次數:352
    格式:PDF 檔案大小:2 MB 下載次數:352
  • 學與思

    細讀清明上河圖

    張臨生

    有關宋代的第一手史料很多。根據劉琳與沈治宏編的《現存宋人著作總錄》,檢出現存宋人著作有四千八百多種、文集也有七百餘家。傳世的宋代書畫文物也相當可觀,散見於公私收藏,而考古出土的宋代壁畫與器物也頗豐盛。所以說,研究宋史,材料是不虞匱乏的。
    近年張擇端畫的〈清明上河圖〉很受矚目,張擇端任職徽宗朝的畫院,畫建築一類的、用界尺等工具的「界畫」很在行。畫院可以把妙手聚攏,裝飾宮室、繪寫皇室肖像與生活、或以畫筆紀錄國家重大儀典與活動。

    雜湊碼 全文下載
    格式:PDF 檔案大小:9 MB 下載次數:654
    格式:PDF 檔案大小:9 MB 下載次數:654
  • 展場巡禮

    鑑辨黃公望〈雨巖仙觀〉應是謝時臣所畫

    傅申

    在傳世所謂黃公望(字子久,一二六九一三五四)的作品中,偽者大半,但是許多偽作,無從查考,不能從畫風上鑒定出於何時何人之手;而現在討論的這一幅著名的〈雨巖仙觀〉,根據筆者的鑑定,可以肯定是出於明代謝時臣(一四八七一五六一後)之手。這在鑑定個案中,屬於千不遇一的罕例,故願與讀者分享。

    雜湊碼 全文下載
    格式:PDF 檔案大小:4 MB 下載次數:497
    格式:PDF 檔案大小:4 MB 下載次數:497
  • 展場巡禮

    王原祁仿黃公望〈秋山圖〉

    陳昱全

    余曾聞之先奉常云,在京江張子羽家,見大癡秋山筆墨設色之妙,雖大癡生平亦不易得,以未獲再見為恨。時移世易,此圖不知何往矣。余學畫以來,常形夢寐,每當盤礡,於此懸揣冀其暗合,如水月鏡花,何從把捉,祇竭其薄技而已。
    —王原祁自題晚年山水鉅作〈倣黃公望秋山圖〉

    雜湊碼 全文下載
    格式:PDF 檔案大小:3 MB 下載次數:430
    格式:PDF 檔案大小:3 MB 下載次數:430
  • 展場巡禮

    院藏《龍藏經》與清初滿蒙聯姻─兼述孝莊文皇后的政教態度

    林士鉉

    在《故宮文物月刊》三三五期刊載的〈孝莊太皇太后與康熙朝《泥金寫本藏文龍藏經》〉一文中,作者李保文先生利用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典藏的滿文「總管內務府檔案」,使我們認識了康熙初年修造泥金寫本藏文《龍藏經》這部院藏國寶的許多細節;相關滿文檔案之全文繙譯,另載於《故宮學術季刊》二十八卷四期;本文基於上述成果,進一步探討相關課題。原始檔案記載了孝莊太皇太后扮演主導角色,除了有孫兒康熙皇帝的支持,還加上蒙古親族的財力、物力資助,強化太皇太后完成寫經的信念,歷時兩年終於完成。康熙皇帝、孝莊太皇太后及其親族與滿洲政權關係密切,視修造佛教聖典為共同目標,因此,《龍藏經》可謂是「太皇太后一家」共同努力的成果。

    雜湊碼 全文下載
    格式:PDF 檔案大小:6 MB 下載次數:611
    格式:PDF 檔案大小:6 MB 下載次數:611
最後更新日期:2020-10-3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