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要內容區
Mobile Menu Button
翠玉白菜票價交通Open Data開放時間

故宮文物月刊418期(2018.01)

  • 故宫文物月刊418期(一月份)目次

    雜湊碼 全文下載
    格式:PDF 檔案大小:528 KB 下載次數:296
    格式:PDF 檔案大小:528 KB 下載次數:296
  • 新展介紹

    宋代花箋特展介紹

    何炎泉

    「花箋」泛指經過裝飾的箋紙,此次的展出以宋代砑花箋紙為核心,「砑花」技法乃是利用雕板在紙上研壓出凹凸紋飾。文獻上記載的砑花箋可以溯源至五代,然而傳世實物以北宋為最早,被公布的數量也不多,幾個比較著名的例子總是重覆被引用,導致宋代砑花箋紙一直給人很稀少的錯誤印象。由於比較容易接觸到流傳實物,目前學界對砑花箋的認識與研究,主要以明清時期的作品為主,同時也造成砑花箋紙多流行於明清的說法。然而,經過十餘年陸陸續續的觀察研究,發現本院所典藏的宋人書畫中,居然隱藏著二十多件珍貴的砑花箋紙。其中少數幾件因花紋較明顯,曾被學者關注過以外,大多數都是屬於隱晦的花紋,很難以肉眼從正面看出,故至今仍舊不為人所知。這批精美的砑花箋紙已經在歷史上消失了近千年之久,裝飾其上的紋飾對於學界更是完全陌生。
    藉由此次特展,精選了二十件書畫(一件繪畫),其中以宋人書信居多,很多在過去都被視為素箋。由於展場條件的環境與燈光等限制,無法讓每一件花箋都嶄露出本色。不過,為了讓觀眾一睹這些隱藏在宋人書畫中的消失紋飾,除了原作的展示外,同時也會將特殊攝影的成果搭配彩圖輸出,藉以體驗砑花箋紙在尺牘書寫文化中的風采,彰顯宋代砑花箋紙藝術的卓越成就。

    雜湊碼 全文下載
    格式:PDF 檔案大小:1 MB 下載次數:421
    格式:PDF 檔案大小:1 MB 下載次數:421
  • 特展專輯

    乾隆皇帝的木座密碼─以「西清四鑑」所收銅器為例

    侯怡利

    從正館105、107所展出「品牌的故事—乾隆皇帝的文物收藏與包裝藝術」,可以看到乾隆皇帝對於文物包裝的堅持與用心,為一件件文物量身訂製,包括木座、漆盒等各種包裝。這些包裝除了美觀外,是否有其他功能?以下以木座為例,從〈博古格〉所收銅器出發,探索乾隆皇帝的木座密碼。

    雜湊碼 全文下載
    格式:PDF 檔案大小:1 MB 下載次數:369
    格式:PDF 檔案大小:1 MB 下載次數:369
  • 特展專輯

    乾隆皇帝的文青魂與品牌形象─側寫皇室圖書的出版與包裝

    許媛婷

    過往不曾有人將「皇帝」與「文青」詞彙聯想在一起,而認為乾隆皇帝具有「品牌形象」的人,恐怕也不多。國立故宮博物院於一○六年十二月八日開展的「品牌的故事—乾隆皇帝的文物收藏與包裝藝術」特展,便是在院藏皇室文物的典藏基礎下,透過當代人的眼光及視角,重新理解乾隆皇帝的古董收藏及包裝巧思,進而詮譯其藝文涵養及生活質感。對策展人而言,則是希望透過展覽提出另一種思考觀點:究竟乾隆在位期間是否憑藉天子身份來形塑個人形象?從現今觀點詮釋,將之視為領導者個人品牌的建立,亦不為過。本文即從皇室圖書的出版與包裝,企圖發掘潛藏於皇帝內心深處的文青魂與品牌形象。

    雜湊碼 全文下載
    格式:PDF 檔案大小:1 MB 下載次數:456
    格式:PDF 檔案大小:1 MB 下載次數:456
  • 特展專輯

    畫樣呈覽,奉准再做─乾隆時期書畫裝裱材料與包裝

    洪順興

    清迮朗在《繪事雕蟲》所述:「裱者表也,表者標也,其器識外見也。褙者背也,面載采蹟背敷重錦也。裝者束也,約束以防散亂,包裹以免污損。」書畫卷、軸、冊的裝裱形式就是預防散亂與避免汙損,也就是「保存與包裝」。
    清宮造辦處《活計檔》記載的文獻中,發現清高宗對於書畫的裝裱非常重視,對其格式與材料使用都顯露出個人的意識與美感。並透過旨意的下傳,將自己的想法藉由「裱作」與其他作坊共同製作出屬於乾隆獨特的美學品味。
    本院典藏眾多乾隆時期的書畫,從這些收藏中約略可以看出清宮舊藏書畫的包裝設計與材料運用是歷代以來最獨特、最為講究與變化最多的時期。但在這偌大的文化藝術產業中,「裱作」又是如何執行書畫裝裱與修復?藉由此文的探索,讓我們能更清晰地了解「裱作」的運作。再透過幾件文物的介紹,認識乾隆時期獨一無二且影響深遠的裝裱特色。

    雜湊碼 全文下載
    格式:PDF 檔案大小:1 MB 下載次數:462
    格式:PDF 檔案大小:1 MB 下載次數:462
  • 特展專輯

    原來如此─乾隆《御筆詩經圖》冊頁匣盒修復紀實

    林永欽

    乾隆皇帝受宋高宗、孝宗自書《詩經》以配馬和之〈詩經圖〉之啟發,自乾隆四年至十年,製作了《御筆詩經圖》,除自書《詩經》外並在其旨意下由造辦處進行書、畫裝幀與函套匣盒製作。乾隆四十六年重書《詩經》,並啟動裝幀與函套匣盒的改製。從此可以看出乾隆皇帝對《御筆詩經圖》的重視程度,不僅呈現其藝術品味,更有以詩教治國的期許。《御筆詩經圖》冊頁匣盒因狀況不佳,一直以來未曾與《御筆詩經圖》共同展出,藉由此次《御筆詩經圖》冊頁匣盒的修護復原(圖1),能更完整地呈現文物包裝陳設的形制與風貌。

    雜湊碼 全文下載
    格式:PDF 檔案大小:788 KB 下載次數:406
    格式:PDF 檔案大小:788 KB 下載次數:406
  • 文物脈絡

    清前─中期鄂地竹人中隱半山其人其藝

    嵇若昕

    國立故宮博物院(以下簡稱「臺北故宮」)所藏明清竹刻品雖然不算多,但是精品比例甚大,其中清前—中期〈中隱半山雕竹竹枝臂擱〉曾為國際知名學者屈志仁教授(Prof. James Watt)譽為舉世「最雅」的「留青陽文」作品。但是作者「中隱半山」的姓名與里貫卻不為人所知,如今吾人可依據傳世已知的三件「半山」款竹木雕刻品,進一步認識這位「雅人」。

    雜湊碼 全文下載
    格式:PDF 檔案大小:1 MB 下載次數:573
    格式:PDF 檔案大小:1 MB 下載次數:573
  • 文物脈絡

    從林下珍玩到案上清供─明清遊山提盒的形制與功能

    延雨

    發源自宋代文人行旅活動的遊山提盒,在歷代名士的吟詠傳頌之間,悄無聲息地影響並形塑著人們的生活方式與審美取向。此類用於郊遊途中盛裝各類餐點酒饌的行具,逐漸演變成為文人典雅品味的象徵。明中葉以降,由於地理交通的便利和商業經濟的發展,使得這一時期社會各層旅遊風氣大盛,與此同時,各類形制精巧、工藝繁複的「遊山提盒」層出不窮,幾成一時好尚。文人親自設計製作的例子亦屢見不鮮。隨著時間的遷移和朝代更替,遊山提盒漸漸延伸出其他的功能用途,清代多見將此類器物置於室內陳設,用以雜置金銀首飾或小件文玩等。而如清宮舊藏之「雕象牙透花提食盒」等精美藝術品,更是清晰地揭示了遊山提盒由日用器向陳設器(觀賞品)的功能衍變。凡此種種,皆可謂提盒之形制式樣與文化象徵的昇華,亦可由此窺見明清易代之後滿洲皇室對漢族文人精緻生活美學的接受與喜愛。

    雜湊碼 全文下載
    格式:PDF 檔案大小:1 MB 下載次數:691
    格式:PDF 檔案大小:1 MB 下載次數:691
  • 典冊載籍

    清代檔案劄記 君臣共治─清代府州縣「衝繁疲難」四等分法

    陳龍貴

    歷朝歷代,在地方政府的層級,多有依其治理難易分別等級的實務劃分;清代地方的府州縣亦如此。翻閱《清史稿‧ 地理志》〈地理一〉,「直隸」之下順天府下轄的「大興縣」,其下有小字「衝繁疲難」;之後的「保定府」,其下同樣有這麼四個小字。(圖1)「衝繁疲難」即清代府州縣的四等分法,而最早提出此一劃分建議的,是雍正(1723-1735在位)時的廣西布政使金鉷,其上奏建議的奏摺就典藏在本院文獻處。本文就此一奏摺與硃批,介紹「衝繁疲難」四等分法的內容,並說明雍正君臣共同治理的理念。

    雜湊碼 全文下載
    格式:PDF 檔案大小:1 MB 下載次數:332
    格式:PDF 檔案大小:1 MB 下載次數:332
  • 典冊載籍

    凭几與杏壇─〈孔子與十弟子圖〉的二種表現

    高明一

    作為百代師表的孔子,歷代封號尊崇,禮制追尊天子,孔子的「王者」像祭祀於廟學。作為教育形象,以孔子與十弟子圖為代表,北宋後期流傳的〈凭几圖〉是以「凭几」來表現孔子與十弟子的輩分尊卑,直至明代仍存。後出於〈凭几圖〉的〈杏壇圖〉,是孔子與十弟子圖另一表現,南宋理宗至元初時已流行。孔子與十弟子圖的出現雖遠早於北宋,但凭几與杏壇這二種圖示,成為孔子講學的固定圖像。

    雜湊碼 全文下載
    格式:PDF 檔案大小:2 MB 下載次數:614
    格式:PDF 檔案大小:2 MB 下載次數:614
  • 故宮掌故

    漫步在故宮的路上─趣談故宮院區景物

    王聖涵

    遊客來到國立故宮博物院,大多不免俗的會在院區內拍照留念,從山下廣場的天下為公牌樓、兩側的華表、銅獅,往正館前進時樓梯中央的巨大方鼎,最後抵達廣場看到的正館建築與院區全景,無一不是合照時的理想配角,有時甚至成為取景的主要焦點。當各位看到這些照片時,除了回憶起當時眼中所看到的景色、身處的環境與心情外,如果能了解更多的相關背景,知道其中有趣的事物,或是發現一些隱藏版的小祕密,想必能留下更為深刻鮮明的回憶。接下來讓我們再次踏上旅程,一同發現或重溫這些景物背後的故事吧!(圖1)

    雜湊碼 全文下載
    格式:PDF 檔案大小:1 MB 下載次數:591
    格式:PDF 檔案大小:1 MB 下載次數:591
  • 文物快閃

    當東方遇見西方─記錄中西交會時刻的 James Cox 鼻煙盒(1760-1770)

    余佩瑾
    雜湊碼 全文下載
    格式:PDF 檔案大小:748 KB 下載次數:349
    格式:PDF 檔案大小:748 KB 下載次數:349
最後更新日期:2020-10-25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