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要內容區
Mobile Menu Button
翠玉白菜票價交通Open Data開放時間

故宫文物月刊421期(2018.04)

  • 故宫文物月刊421期(四月份)目次

    雜湊碼 全文下載
    格式:PDF 檔案大小:558 KB 下載次數:342
    格式:PDF 檔案大小:558 KB 下載次數:342
  • 新展文物介紹

    康熙朝宜興胎畫琺瑯瑣議

    王亮鈞

    民國十三年(1924)十一月五日,突如其來的變局迫使清遜帝溥儀(1906-1967)搬離紫禁城。國民政府旋即成立清室善後清點委員會,著手逐宮逐室點查宮內留存文物。清點至乾清宮外端凝殿北小庫時,天空落著雨,屋內有些漏雨。儘管該處不大,清宮庋藏繪飾琺瑯彩之作,材質可見金屬胎、玻璃胎、瓷胎及宜興胎等,絕大多數卻被集中置放於此。世界改變得太快,隨著國民政府播遷來臺,此批作品亦悉數運遷臺灣。文物來臺後先暫置臺中糖廠,再轉至臺中霧峰北溝,最後駐足於臺北士林外雙溪的國立故宮博物院,停留在這山中的博物館。以下,略就其中十九件宜興胎畫琺瑯做一介紹。

    雜湊碼 全文下載
    格式:PDF 檔案大小:1 MB 下載次數:445
    格式:PDF 檔案大小:1 MB 下載次數:445
  • 新展文物介紹

    清掐絲琺瑯番蓮紋的新樣及其來源試析

    胡櫨文

    番蓮紋是掐絲琺瑯工藝中最常使用的裝飾紋樣,幾乎被運用於歷朝各式器形,學者亦曾分析其細節變化,企圖依此建立製作時代序列,但至今仍未有令人滿意的成果。明代番蓮紋受其他媒材紋樣影響,表現較為格式化。約莫在清康熙時期(1661-1722)之後,掐絲琺瑯器上的番蓮紋開始嘗試勾勒花瓣翻折的姿態,出現此前未見的設計概念。從製作面考量,清宮內務府造辦處琺瑯作不僅生產掐絲琺瑯器,同時亦製作畫琺瑯。本文欲從掐絲琺瑯與畫琺瑯二者畫稿、工匠交互運用並互相影響的角度,探究番蓮紋變化產生的原因。

    雜湊碼 全文下載
    格式:PDF 檔案大小:2 MB 下載次數:445
    格式:PDF 檔案大小:2 MB 下載次數:445
  • 玻璃工藝專輯

    陶瓷中的玻璃印象─探索唐宋陶瓷幾種裝飾的來源

    林容伊

    陶瓷的胎土易於塑形,經乾燥、窯燒之後又堅固耐用,只要透過陶工的巧手,以及模範和各種成形、裝飾工具的使用,可以製作出千變萬化的造型,也因而時常被用來模仿其它材質的器物。隨著研究者的努力,已能在眾多的陶瓷器形與裝飾之中,一點一滴地拼湊出屬於金屬器、玻璃器等其他工藝特色的痕跡。本文即以中國唐宋陶瓷的幾種裝飾為例,探索其受到外來玻璃器影響的可能性。

    雜湊碼 全文下載
    格式:PDF 檔案大小:993 KB 下載次數:438
    格式:PDF 檔案大小:993 KB 下載次數:438
  • 玻璃工藝專輯

    十八至二十世紀初東西方文化交流中的玻璃藝術

    薛呂

    東西方文化交流從古至今從未停滯過,玻璃藝術近五千年的發展記錄了人類文化、經濟交流的豐碩果實。明末清初西方人不斷地將先進的技術和奇珍異寶通過外交、宗教等途徑帶入中國,鐘錶、鼻煙壺、珊瑚、玻璃器等洋貨以前所未有的廣度和深度影響並衝擊著中國人的器用觀,產生了沿襲傳統和向外學習兩種不同的觀點。而清代玻璃在融合這兩種觀念的基礎上,並在西洋傳教士的技術指導下不斷發展演變,成就了中國玻璃藝術史上的巔峰,清代玻璃取得的成就體現了中國人在學習、吸納西方技藝過程中,融合傳統文化,形成新技術美學的獨特方式。
    有趣的是,進入十八世紀,東方發達的陶瓷藝術深刻影響著歐洲的社會生活,歐洲人運用他們熟練掌握的玻璃材料和工藝技術演藝極具東方審美的異域情調。另一方面,隨著經濟、文化交流的日益頻繁,以及清代玻璃新顏色配方和套料雕刻玻璃工藝的不斷成熟,十九世紀開始中國的玻璃藝術逐漸影響歐洲。

    雜湊碼 全文下載
    格式:PDF 檔案大小:854 KB 下載次數:506
    格式:PDF 檔案大小:854 KB 下載次數:506
  • 玻璃工藝專輯

    中國古代玻璃技術的本土發展與絲綢之路上的中外交流

    李青會、董俊卿

    古代玻璃與絲綢、金屬製品等都是探索絲綢之路上中外經濟、技術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實物資料。絲綢之路的四條主要線路,即草原絲綢之路、綠洲絲綢之路、西南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在古代玻璃及技術的傳播中發揮了交叉和互補作用。經由絲綢之路傳入中國的玻璃器,在器形、製作工藝、化學成分、分布區域等方面具有明顯的時代特點。綜合考古發掘、產地風格、地域分佈、科技分析、歷史文獻的研究結果,已能夠對不同時期、不同來源古代玻璃於沿絲綢之路的分布有了較為清晰的認識。本文主要圍繞外來玻璃製品的客觀影響和中國古代玻璃製作技術的本土發展兩個方面進行闡述。根據春秋戰國時期蜻蜓眼玻璃珠的化學成分體系(如鈉鈣玻璃、鉛鋇玻璃、鉛鋇低溫釉陶)、著色劑和乳濁劑(如銻酸鉛、銻酸鈣、鋇的化合物)、年代早晚,探討了陸上絲綢之路沿線的玻璃製品傳播和中外交流。

    雜湊碼 全文下載
    格式:PDF 檔案大小:1 MB 下載次數:828
    格式:PDF 檔案大小:1 MB 下載次數:828
  • 文物脈絡

    利貞皇帝的冠服─讀大理國描工張勝溫〈畫梵像〉

    石釗釗

    大理國描工張勝溫〈畫梵像〉卷是研究南詔大理物質文化的重要資料,其中服飾「頭囊」與「大蟲皮」極富大理特色,承襲南詔遺制。皇帝與官員所著袍服則受中原服飾文化影響,以不同章紋裝飾表現等級差異,為滇漢文化交流之佐證。本文考〈畫梵像〉卷中各類南詔大理風格服飾,在名物學研究中參考中原袞服章紋制度,以究不同章紋於大理服飾表現等級之差別,並藉此管窺大理國時期雲南地區先進的紡織印染工藝,展開一幅絢麗的大理國服飾繪卷。

    雜湊碼 全文下載
    格式:PDF 檔案大小:1 MB 下載次數:929
    格式:PDF 檔案大小:1 MB 下載次數:929
  • 文物脈絡

    翠柳繇鱗桃結綬─仲春捎來的問候

    游國慶

    古人以書信傳達思念,所謂「見手書,歡喜何量,次於面也」。國立故宮博物院藏傳唐人草書《月儀帖》墨蹟,又名唐人《十二月朋友相聞書》,內容是當時朋友間互通問候的習慣用語,分十二月令,制為尺牘。又藏有宋拓秘閣本、明鬱岡齋刻本、明董其昌臨月儀帖,以及清乾隆時的映摹本,各本之間存在著若干差異,從流傳、臨寫、映摹方式,以及草書的字法與藝術性,多有可細說者。而唐人「月儀帖」(各月寫信的儀範),其文本內容古雅簡潔,要言不煩,頗值今人學習倣效,故亦為之詳注語譯,以期讀者披卷可明,與古人了無睽隔。農曆正月孟春,已見介於本刊二月號,本文僅就「二月仲春」文句申說,其餘諸月,尚俟來日。(圖1 ∼ 4)

    雜湊碼 全文下載
    格式:PDF 檔案大小:6 MB 下載次數:903
    格式:PDF 檔案大小:6 MB 下載次數:903
  • 文物脈絡

    國立故宮博物院藏蔡襄〈謝賜御書詩表〉墨跡本之探討

    林司洋、新井惠理佳

    歷代名家法書中,有時會出現相似度極高的「雙胞胎」,如相傳為明代法書的〈劉玨致沈周札〉。此作除了日本二玄社有出版外,上海圖書館竟也出現和二玄社相似度極高的「雙胞胎」墨跡本。會有這樣的情況出現,除了是一稿多寫(如:祝允明的〈黃庭經〉),也可能是有心人士臨摹仿作所致。
    國立故宮博物院所藏蔡襄〈謝賜御書詩表〉,就筆者所知就有四件相似度很高的「四胞胎」分散各地,分別為:國立故宮博物院藏本(略稱「故宮本」,文末附圖1)、日本書道博物館藏本(略稱「書博本」,附圖2)、日本國立東京博物館藏本(略稱「東博本」,附圖3)、徐邦達氏曾提及的北京個人藏本1(略稱「北京本」,附圖4)。而這四本中以故宮本及書博本最為人所知。

    雜湊碼 全文下載
    格式:PDF 檔案大小:1 MB 下載次數:808
    格式:PDF 檔案大小:1 MB 下載次數:808
  • 文物脈絡

    由米芾〈知府帖〉考「以勢為主」的影響

    張焱

    米芾(1051-1107)是古代藝術史中最為閃耀的明星之一,他在書法、繪畫、藝術創作理論和藝術品收藏、鑒賞等方面建樹了不朽的成就,而且具備強大的個人魅力—與米芾相關的諸多藝術史逸聞、佳話一直為後世學者所津津樂道。在米芾的藝術成就中,以書法造詣最為突出,他在行書創作領域別開生面,獨樹一幟,以「風檣陣馬、沈著痛快」的獨特書風位列宋四家之一,對後世行書演變的影響極為深遠,關於米芾書法風格的研究早已成為學術界的熱點,歷久而不衰。

    雜湊碼 全文下載
    格式:PDF 檔案大小:1 MB 下載次數:572
    格式:PDF 檔案大小:1 MB 下載次數:572
  • 展場巡禮

    營造休憩─細觀蔣元樞的〈新建鯽魚潭圖〉

    蔡承豪

    由臺灣知府蔣元樞(1739-1781)所進呈的紙本彩繪《重修臺郡各建築圖說》,是側寫乾隆中葉臺灣政經民情獨一無二的重要見證。當中有一幅〈新建鯽魚潭圖〉(圖1),圖內潭上舟筏翩翩、湖中並有虹橋通向掬月亭;而岸上廳舍、半舫、涼亭、竹廬等一應俱全,其悠散的氛圍甚有別於其他以建設為主的圖面。但這其實亦是蔣太守苦心為府城官紳營造的休憩空間,更為現已消逝的美景留下一幅定格的恬靜風光。

    雜湊碼 全文下載
    格式:PDF 檔案大小:1 MB 下載次數:417
    格式:PDF 檔案大小:1 MB 下載次數:417
  • 展場巡禮

    林爽文事件下的烈女劉滿姑

    劉基安

    清朝乾隆四○年代(約1776-1785)左右,少女劉滿姑(約1769-1787)搭上一艘自福建出航的船,與家人一起航向海峽彼端的臺灣島。遙想當時,出身自湖南湘潭(今湖南省湘潭市)的滿姑望見內陸家鄉不可得見的茫茫大海、航行於海象凶險的「黑水溝」上,不知是怎樣的心情與想法?年少的滿姑大概萬想不到,此去臺灣,她將魂斷在這帝國邊陲的島嶼,永遠回不了湘潭老家。

    雜湊碼 全文下載
    格式:PDF 檔案大小:999 KB 下載次數:674
    格式:PDF 檔案大小:999 KB 下載次數:674
  • 典冊載籍

    維紀律而昭嚴整─院藏清末陸軍警察史料

    周維強

    現代憲兵制度起源於法國,稱作Gendarmerie,其主要功能在於維持軍隊軍紀。拿破崙時期逐漸為歐洲各國所師法,發展出名稱各異,但性質類似的軍事組織,並沿襲至今。我國憲兵制度亦仿自歐日國家,初稱憲兵,在晚清推動君主立憲制後,自光緒三十四年(1908)改稱陸軍警察。晚清的憲兵制度雖僅歷時七年,然綱舉目張,培養眾多人才,是中國國防近代化的重要象徵。在院藏清代檔案中,更有部分不為人知的陸軍警察史料。

    雜湊碼 全文下載
    格式:PDF 檔案大小:32 MB 下載次數:580
    格式:PDF 檔案大小:32 MB 下載次數:580
  • 文物快閃

    神仙們的生日宴會─傳仇英〈群仙會祝圖〉

    邱士華
    雜湊碼 全文下載
    格式:PDF 檔案大小:237 KB 下載次數:347
    格式:PDF 檔案大小:237 KB 下載次數:347
最後更新日期:2020-10-24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