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米爾界圖及光緒時期中俄帕米爾界務交涉問題探討:以國立故宮博物院現藏外交輿圖為例
陳維新
帕米爾高原古代稱為蔥嶺,漢、唐、元時期,均設官管轄。明代,居住在帕米爾的部落向明朝朝貢並奉正朔。清代,乾隆皇帝平定大小和卓動亂後,亦在帕米爾的伊西洱庫里(爾)地方設立御製紀功碑。
十九世紀初,俄國趁清朝國勢衰退之際,藉中俄《北京條約》規定,開啟侵占中國西北疆域的行動,光緒八年(1882)、十年(1884),清廷與俄國陸續簽訂喀什噶爾東北及西北段界約後,清廷喪失天山南路部分土地,但由於邊界劃定僅止於烏仔別里,讓俄國有可乘之機,意圖再染指烏仔別里以南帕米爾大片土地,即派兵進入該地區,要求與清廷商議帕米爾地區劃界。本文擬以外交部寄存於國立故宮博物院的外交輿圖等相關檔案,對有關帕米爾地區的外交界圖及清廷與俄國交涉帕米爾界務等相關問題作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