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要內容區
Mobile Menu Button
翠玉白菜票價交通Open Data開放時間

故宮文物月刊-文章搜尋

  • ~
  • 可使用AND、OR、NOT搜尋,例如 古蹟 and 器物
總筆數:6013
  • 文化創意

    公立博物館與國際角色IP之聯名出版再探—以國立故宮博物院與LINE FRIENDS 合作《愛.不錯過》為例

    毛舞雲

    國立故宮博物院(簡稱故宮)前與史努比合作,創作出《史努比故宮尋友記》一書,是為 公立博物館與國際角色 IP 聯名出版之初探。LINE FRIENDS 公司看到故宮與史努比的合 作後,主動向故宮提案,希望從故事創作開始,與博物館共同打造出版品及衍生商品,是 為聯名出版再探。這次的聯名出版有何特色?及故宮由此獲得何種經驗與成果?本文試分 析之。

  • 文物快閃

    回收再利用的藝術—中亞的拼布工藝

    杜士宜
  • 展場巡禮

    宋〈繡倫敘圖〉圖像意涵與相關作品賞析

    童文娥

    新春伊始萬象新,福氣龍來,在國立故宮博物院南部院區之「翰墨空間」展廳,特別規劃 「情為何物,一往而深」特展,從書畫家的視角與詮釋,觀看人世間各種情感與意念的書 畫,在二十六組件作品中,不管是無私神聖的大愛,或是男女家庭的小愛,各有擅長。其 中宋〈繡倫敘圖〉闡述倫理親情,範圍從國家到父子、兄弟乃至朋友的倫理敘位,涵蓋範 圍最廣,亦是最具人情分際象徵的作品,其中以鳳凰代表君臣,是龍飛鳳舞的好吉兆,象 徵國運昌隆、國泰民安。

  • 展場巡禮

    小中現大—2024年第1季故宮北院書畫常設展的理念與展陳方式

    方令光

    「小中現大」是董其昌(1555-1636)借佛家語題本院藏〈仿宋元人縮本畫冊〉的詞,意在 讚美該冊以相對縮小的畫面臨仿大尺幅原作,卻能準確傳達原作的面貌、精神與氣勢。筆 者從中獲得啟發,援引為 2024 年第 1 季北院「筆歌墨舞」、「筆墨見真章」等常設展的 策略,展出尺幅較小的作品,並選擇若干局部畫面,製成大型輔助圖板,與原作並陳。筆 者期待這樣的展陳方式能提醒觀眾仔細欣賞作品的細節,通過「微小」細節,觀察和體會 原作技法與意境之「高大」。

  • 展場巡禮

    由織物探索生活的多元面貌—談故宮南院亞洲織品展

    杜士宜

    亞洲織品服飾為國立故宮博物院南部院區(以下簡稱故宮南院)的特色典藏,並以常設展 覽的形式長期展出。由於織品材質敏感脆弱,每展示三個月就須全面更換,如此高頻率的 換展原本是出於文物保存之考量,但也確保了觀眾能夠經常欣賞到不同展品。本次故宮南 院織品常設展全面更新,延續以「包羅萬象」為主題,自 2023 年 12 月 16 日至 2024 年 6 月 16 日,分為兩檔展出,本文將介紹各單元內容及重要展件,引領觀眾一窺繽 紛多元的亞洲織物文化。

  • 展場巡禮

    不朽神兵—帶銘文吳越兵器賞析

    王詩涵

    提到吳越神兵之名,許多人可能會想起干將、莫邪的故事;而在東周時期,吳越兵器之名 也同樣家喻戶曉。但神兵之名是從何而來的呢?透過現存帶銘文的吳越兵器與相關作品, 本文總結了吳越兵器在功能與設計上的數項成就。鋒利無鏽的劍刃、因應不同功能而以不 同合金鑄成的劍身、刃部的細緻紋樣、以各種鑲嵌裝飾的銘文等,在在顯示出吳越工匠高 超的鑄造技術與源源不絕的創造力。

  • 文物脈絡

    論哲與餘韻—王世貞的孔廟從祀哲儒之議

    蔡承豪

    明中葉以降,對於諸多先賢先儒中何者得以入廟陪祀,可謂眾聲喧嘩。王世貞(1526-1590) 除是明代中晚期的意見領袖,本身並是儒者,加入「考察聖賢」之列為其素志之一。除曾 議論王守仁(1472-1529)入祀,更於晚年上疏奏論己見,欲升降從祀先賢。雖王世貞甚看 重此議,然最終未獲允准,成其人生一大憾事。然王的議論並非黯然而退,反於歷史潮流 中持續展現餘韻。

  • 文物脈絡

    意在食外—從李衛的謝恩摺看雍正皇帝「克食」

    許媛婷

    清代歷史上,雍正皇帝(1678-1735,1722 年即位)向來被視為最勤奮的一位皇帝。之所 以會有這種印象,可能跟他在奏摺裏留下嘔心瀝血、長篇大論的硃批有關。其中,受到雍 正賞識、調教及重用的李衛(1688-1738),更是雍正最愛開啟「碎碎念」模式的官員之一。 雍正皇帝在位十三年期間,院藏李衛的奏摺數量便有近 700 件之多;其中光是請安摺就有 100 件,其餘奏事摺及謝恩摺計有 500 餘件,因此留下大量的皇帝硃批。本文打算透過李 衛謝恩摺提到的「克食」(即「克什」,滿語音譯 Kesi),除了探討以往研究者未明確指 出「克食」語彙的界定與轉折點之外,並藉此觀察雍正在賞賜克食給李衛時,其實正是期 待透過手把手的調教,將世人認為粗率狂縱的「朽木」變成他眼中的「巧雕」用心。

  • 文物脈絡

    東爪哇甘竹窖藏出土九至十一世紀青銅造像—管窺馬打藍王國佛教信仰面貌

    賴依縵

    十三世紀末當馬可・波羅(Marco Polo, 1254-1324)遊經東南亞時,描述爪哇富裕程度無以 言喻。此際爪哇島政治重心位於東部,而將首都從中爪哇遷都至此的第一個王系是承繼馬 打藍(Mataram)王國之政權,其明主結合海陸國際貿易與農業資源控制權,開創新的政 治運作模式,從奢侈品貿易獲取巨額利潤;出土近百件佛教造像的甘竹(Nganjuk)窖藏, 即與此過去咸信尊崇婆羅門教之新馬打藍王朝(929-1222)有關。

  • 文物脈絡

    織就祖先之力—淺談院藏伊班族織布的神秘力量

    陳慧芸

    東南亞少數民族社會中,織品裝飾扮演著極為重要的角色。它們不僅是族群表達自我認同 的方式,更是展現信仰的途徑。本文以國立故宮博物院院藏(以下簡稱「院藏」)印度尼 西亞(以下簡稱為「印尼」)伊班族織品展件為例,說明這些作品不僅展現出細膩的工藝 性,更蘊含著東南亞少數民族文化、歷史與創造力表現,賦予觀者豐富的物質及非物質層 面的體驗。

  • 時代觀點

    「桃花源」的理想世界?一個生態藝術史視角的反思

    陳昱全

    本文從「生態藝術史」(ecocritical art history)角度,檢視中國文人陶潛(365-427)的〈桃 花源記〉(421)詩文及其影響的圖像,以重新思考這類圖文所創造出的「理想世界」之 意涵與影響。筆者以為,此一理想世界是以人類及其利益為中心,改變自然環境與馴化、 控制多種生物的結果。我們必須檢討歷史與文化傳統中,此類經典作品所創造出的既定印 象,以在二十一世紀的今天,嘗試邁向一個多元生物、自然環境與人類共榮共存的世界。

  • 保存修護

    國立故宮博物院藏銅銀鑲嵌紫檀盒修復

    陳澄波

    本次所修復的文物主要為鑲有銅銀卷草與回字紋飾之清代紫檀木盒,其盒上嵌有銀質乾隆 御筆十全老人之寶說以及八徵耄念之寶記的品名,顯示出應為乾隆(1711-1799)晚期為勉 其豐功偉業所製之器。但經自然老化與年代久遠等因素,其外盒與其上的鑲嵌紋飾已多有 鬆脫、遺失、缺損以及前人舊修等狀況,除使該物件不復舊觀外,更失去其原有華美的裝 飾意味。故本次的處理將著重於鎏金黃銅和銀質紋飾之修復與復原,使該器形除可盛裝原 文物的功能外,亦致力於復其原有強烈裝飾工藝性的外貌,以彰顯其工藝美學上的價值, 期未來也能增加展示之深度。

  • 文物快閃

    古劍解密—瑯琊寶鋒

    鐘雅薰
  • 展場巡禮

    塵海瀲影中,情的流動—南院翰墨空間「情為何物,一往而深」主題展簡介

    鄭淑方

    近年新冠疫情重創全球,隔離、封城、鎖國,斷裂了人際與國際間的互動。在如此驚怖恐慌中,我們共同走過了親友摯愛病危與告別的傷慟,疫情讓人沈澱,常,竟是無常,回首,唯留「情」字。

  • 展場巡禮

    「人氣國寶展—擬真物象」選件介述

    陳玉秀、林宛儒、王健宇

    古人認為萬物皆有靈性,因此在創作過程中常以自然為師,或利用自然的事物作為材料,無論是畫樹、刻石、雕玉或製作陶瓷器,無一不是向自然師法或取材自然。而在自然界中,活靈活現的動物更是藝術家們創作的靈感泉源,在故宮眾多的文物主題中,動物主題更是受到觀眾青睞和歡迎。動物主題的文物,有的外型可愛討喜,有的更被古代人們或是藝術家賦予特殊意義,例如駿馬象徵人才,公雞則帶有昂揚甚或太陽神使者的意義,鴨子則有柔和的女性意涵,兔子更和屬兔的乾隆皇帝有所連結。本展展出的文物,除了欣賞藝術家們高超的寫實技巧外,更能令看官進一步理解文物背後豐富的寓意。

  • 展場巡禮

    「人氣國寶展—擬真物象」選件介述

    陳玉秀、林宛儒、王健宇

    古人認為萬物皆有靈性,因此在創作過程中常以自然為師,或利用自然的事物作為材料,無論是畫樹、刻石、雕玉或製作陶瓷器,無一不是向自然師法或取材自然。而在自然界中,活靈活現的動物更是藝術家們創作的靈感泉源,在故宮眾多的文物主題中,動物主題更是受到觀眾青睞和歡迎。動物主題的文物,有的外型可愛討喜,有的更被古代人們或是藝術家賦予特殊意義,例如駿馬象徵人才,公雞則帶有昂揚甚或太陽神使者的意義,鴨子則有柔和的女性意涵,兔子更和屬兔的乾隆皇帝有所連結。本展展出的文物,除了欣賞藝術家們高超的寫實技巧外,更能令看官進一步理解文物背後豐富的寓意。

  • 展場巡禮

    「人氣國寶展—擬真物象」選件介述

    陳玉秀、林宛儒、王健宇

    古人認為萬物皆有靈性,因此在創作過程中常以自然為師,或利用自然的事物作為材料,無論是畫樹、刻石、雕玉或製作陶瓷器,無一不是向自然師法或取材自然。而在自然界中,活靈活現的動物更是藝術家們創作的靈感泉源,在故宮眾多的文物主題中,動物主題更是受到觀眾青睞和歡迎。動物主題的文物,有的外型可愛討喜,有的更被古代人們或是藝術家賦予特殊意義,例如駿馬象徵人才,公雞則帶有昂揚甚或太陽神使者的意義,鴨子則有柔和的女性意涵,兔子更和屬兔的乾隆皇帝有所連結。本展展出的文物,除了欣賞藝術家們高超的寫實技巧外,更能令看官進一步理解文物背後豐富的寓意。

  • 展場巡禮

    成為王之前—中國史前玉石鉞成形的歷程

    鐘雅薰

    國立故宮博物院自 2023 年 12 月 1 日起展出的古代兵器展,從「如何使用?」的角度向觀眾介紹古代青銅兵器。其中最容易讓人忽視的一點是,兵器的功能除了作為戰場殺傷利器,很多時候也是一種禮器。尤其兵器自帶的殺伐威力,往往是用於表述王權、軍權等等很有 power 的禮器。本文所介紹的鉞就是中國歷史上最早出現權力象徵意涵的禮兵器。

  • 文物脈絡

    記蔡襄〈致通理當世屯田尺牘〉

    謝明良

    國立故宮博物院藏蔡襄〈致通理當世屯田尺牘〉是著名的北宋法書。不過,本文則是就該尺牘的「青甌」記事,引伸談談宋人以青瓷盌喝茶,以及唐宋人以陶瓷做為交際饋送的風氣。另外,從所使用羅紋砑花箋紙所飾對蝶紋樣,介紹了宋代對蝶紋的流行,而此一時尚紋樣也反映在蔡襄秘藏的建窯黑釉盞。

  • 文物脈絡

    表殊榮而符名實—清末禁衛軍皇族藩屬勳戚爵章的設計

    周維強

    清末君主立憲制的推動,使得向西方學習各種制度成為風尚,這種氛圍也影響了軍服和徽勳章的西化。宣統元年(1909),攝政王載灃(1883-1951)因宮禁廢弛,新設禁衛軍,由其弟載濤(1887-1970)任訓練大臣。載濤就任後,擔負起建立新軍的工作,積極地設計禁衛軍的旗幟和服色章記,希望把其打造為一支服裝整肅鮮明,獨特於各軍的勁旅。禁衛軍亦學習西方宗親貴冑進入軍隊服務的傳統,以閑散宗室充兵入伍。因此,除了階級章外,還需要配戴爵章,用以識別愛新覺羅皇族,以及屬於外姓貴族的藩屬蒙古、公侯伯子男爵和額駙等勳戚的等級。有別於載濤其他師法西方旗幟服章設計,爵章設計極富中國傳統文化意涵,他將傳統的冠服制度,成功地轉化進爵章的設計中。

每頁筆數:20
頁次:2/30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