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要內容區
Mobile Menu Button
翠玉白菜票價交通Open Data開放時間

【北部院區】「佛教版畫的跨國傳播」專題演講

活動內容

  • 日期:12月12日(四)14:00-16:00
  • 講題:佛教版畫的跨國傳播
  • 講者:黃士珊 美國萊斯大學亞洲跨國研究系副教授 | Shih-shan Susan Huang, Associate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Transnational Asian Studies, Rice University
  • 地點:本院北部院區正館B1多媒體放映室 (臉書同步直播)

演講摘要:
本演講匯集博物館收藏品、考古遺址及佛塔、佛像内所發現之中國佛教版畫,探討中國佛教版畫跨國界的傳播網絡。其中包括大英圖書館藏聞名世界的《金剛經》(西元868年),有“全球史上最早有紀年的印刷書籍”之美譽。還有南宋時期的《法華經》,反應了版畫與繪畫傳統的密切互動;它們的傳播超越了東亞佛教圈,遠及中亞,其中某些設計母題,甚至被巧妙地挪用在非佛教主題的伊斯蘭精細畫及朝鮮時期的風俗畫中。直至十五世紀,佛教版畫的中心從杭州轉移到北京,而最流行的佛經,當屬《佛頂心陀羅尼經》。這些佛經均附有豐富的插圖,經文後附有受道符影響的秘字印。此經因强調能救產難,廣泛受到女性信衆的支持。佛教版畫在十七世紀左右傳入歐洲。四幅原收入十七世紀荷蘭旅遊書中的銅版畫,很可能摹自晚明蘇州的佛教木刻扉畫。這些圖像在歐洲的流傳,早已脫離了佛教的語境,被視爲中國風的藝術迷因,繼續被複刻到荷蘭台夫特藍陶的設計上。

講者介紹:
黃士珊(Shih-shan Susan Huang),台灣大學外文系學士及藝術史研究所碩士、耶魯大學藝術史博士,現任美國萊斯大學(Rice University)新成立的亞洲跨國研究系(Transnational Asian Studies)終身職副教授。研究領域為亞洲藝術史、中國繪畫史、道教及佛教視覺文化、佛教版畫等,曾獲耶魯大學藝術史博士論文獎、哥倫比亞大學藝術與考古學系梅隆基金會博士後獎學金、蔣經國基金會學者研究獎學金、美國學術團體聯合會副教授研究獎項、大學美術聯盟專書出版獎助等。代表著作Picturing the True Form: Daoist Visual Culture in Traditional China (哈佛大學亞洲研究中心,2012;中譯本《圖寫真形:傳統中國的道教視覺文化》,祝逸雯譯,浙江大學出版社,2022),被評家們譽爲一部極具里程碑意義的必讀作品。此書以文化史的角度,分析道教圖像的性質及運用,其海量的内容包括繪畫、圖表、地圖、版畫等不同媒材。最新專書為The Dynamic Spread of Buddhist Print Culture: Mapping Buddhist Book Roads in China and its Neighbors,於2024年由Brill出版。此新著運用視覺分析、空間定位、網絡研究等方法,集結大量考古、傳世版畫等及視覺材料,以「佛教書籍之路」的觀念,重新檢視佛教版畫在知識及信仰傳播、視覺文化交流等多層面所扮演的重要角色。更多有關黃士珊教授學術訊息,請參考〈shihshansusanhuang.com〉。

收費方式

免費。

報名方式

自由入場。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