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要內容區
Mobile Menu Button
翠玉白菜票價交通Open Data開放時間

經典巡禮 I (約60分鐘)

  • 預計參觀時間:約60分鐘
  • 適合參觀類型:成人、學生團體
  • 動線規劃說明:若您對各類型文物抱持興趣,也想透過文物感受華夏歷史的更迭,建議您選擇此參觀路線,從三樓逛至一樓,賞析16件故宮常設展精品。

|配合展覽作業,陳列室或展品可能有所異動,請以當期展覽資訊為準。 3F動線圖

清 翠玉白菜
01 清 翠玉白菜

3F|陳列室 302|南北故宮 國寶薈萃

這件與真實白菜相似度幾乎百分百的作品,是由翠玉所琢碾而成,親切的題材、潔白的菜身與翠綠的葉子,都讓人感覺十分熟悉而親近,別忘了看看菜葉上停留的兩隻昆蟲,它們可是寓意多子多孫的螽斯和蝗蟲。此件作品原置於紫禁城的永和宮,永和宮為光緒皇帝妃子瑾妃的寢宮,因此有人推測此器為瑾妃的嫁妝象徵其清白,並企求多子多孫。雖說翠玉這個材質與白菜造型始風行於清中晚期,白菜與草蟲的題材在元到明初的職業草蟲畫中,屢見不鮮,一直是受民間歡迎的吉祥題材。除此之外,包心葉類的蔬菜也曾被唐代的詩人杜甫用來作為政治環境惡劣、懷才不遇的隱喻,在文人畫的傳統中,亦被引用來作為繪畫的主題,以表述類似的心情,暗諫為政者的昏庸。

在乾隆四十年(1775)的一首名為<題和闐玉鏤霜松花插>的御製詩中,作為帝王的清高宗,從以包心葉菜為造型的花插,聯想到以杜甫詩中園吏不識嘉蔬之隱喻為藝諫的傳統,而有所警惕;詩云:「和闐產玉來既夥,吳匠相材製器妥。仿古熟乃出新奇,風氣增華若何可,菜葉離披菜根卷,心其中空口其侈。插花雅合是菜花,緋桃雪梨羞婀娜,民無此色庶云佳,藝諫或斯默喻我」。不過相信無論是此位宮廷作坊中的工匠,或是製作翠玉白菜的玉匠,都只是發揮創意、巧藝,為順應贊助者喜好而創作,但是由於並未留下相關的資料記載,也留給觀者更多想像的空間。

清 肉形石
02 清 肉形石

3F|陳列室 302|南北故宮 國寶薈萃

似玉美石中,石英類的瑪瑙、碧石等,亦因為具有特殊且多樣的紋理與色彩,而經常施以巧雕。「肉形石」即碧石類礦物,其紋理層層堆疊,藝匠據此天然特徵再予以加工。首先於表面細密鑽點,除營造毛孔的效果外,還使質地較為酥鬆,易於染色。其次便是將上層染成褐紅色,像是肉皮浸過醬油一般。

山東龍山文化晚期 玉圭
03 山東龍山文化晚期 玉圭

3F|陳列室 306|敬天格物—院藏玉器精華展

龍山文化時期社會分化日益明顯,只有統治者才有資格使用玉器以作為身分的象徵,玉器身窄長者稱為「圭」,寬大者稱為「鉞」。 此件人面紋圭呈現黃灰色細膩質感,曾以拉曼光譜鑑定為閃玉(nephrite)。從形制與紋飾分析,應該是龍山時期黃河中下游的玉禮器。刃端向上時,中段器表淺浮雕一面具象、一面抽象的面紋。前者是頭戴「介」字形冠,圓眼、咧嘴、獠牙、戴圓耳環的面紋,左右耳各垂一側面人頭。後者則以大漩渦眼配「介」字形冠,左右還平展既似雙翼、又似牛角的突起。 這件玉圭在三千多年後流傳入宮,乾隆皇帝十分鍾愛,不但為之加配精美的紫檀木座,更分別再其三十八歲、五十八歲時為之賦二詩,並加雕於器表。可惜在配置木座與加刻詩句時都與龍山神祖面紋的方向相反。近三、四十年來,本院利用科學考古資料重新檢視清宮舊藏,對史前玉器有了全面的新認知。為了尊重原創者的理念,本件在展覽與出版時,以刃線向上的方式置放。

良渚文化晚期 玉琮
04 良渚文化晚期 玉琮

3F|陳列室 306|敬天格物—院藏玉器精華展

這件大玉琮應是在十九世紀入藏清宮的,所以在它的器表沒有乾隆皇帝的題詩,因此保留了它的原貌。它是以深碧綠色泛深淺赭斑的閃玉(Nephrite)琢成。表面還留有最初切璞時的圓弧形凹陷痕。高方柱體,略呈上大下小。中孔由兩端對鑽,接合處有不整齊的台階面。上射口略外撇,下射口較直。以四個方轉角為小眼紋的中心,自上而下,雕琢十七節小眼面紋,所以在這件玉琮上,共有六十八個小眼面紋。到了良渚文化晚期時,已少見如上一件良渚文化時期玉琮上所雕的小眼、大眼面紋的組合花紋。而常以多層小眼面紋取代。且有時在這類高琮的上射口處,以極輕的、斷續的細陰線,刻出神秘的符號。如這件玉琮的上射口上,就有這樣的符號。其中之一為每條邊線都略呈內凹的菱形;相對的另一邊,則刻一上大下小的立柱,下方接著五個小圓圈。其內涵或與當時人們信奉的「神鳥」有關。

清中期 白玉錦荔枝
05 清中期 白玉錦荔枝

3F|陳列室 306|敬天格物—院藏玉器精華展

玉質白淨,色澤溫潤。雕連蒂苦瓜三顆,瓜皮凹凸不平,栩栩如生。此器在清宮的名稱為「白玉錦荔枝」,「錦荔枝」即苦瓜。原被收於紫禁城乾清宮內。此器配有一木座,為陳設,供人賞玩。

西周晚期 散盤
06 西周晚期 散盤

3F|陳列室 305|吉金耀采—院藏銅器精華展

此器由寬闊的淺盤配以高圈足和雙附耳,長尾夔龍紋環繞盤腹外壁,典雅穩重,與盤面350字銘文相互輝映。銘文內容記述夨國侵犯散國無功,以致割地抵過,內容詳細記錄轉讓的土地範圍及參與履勘的官員職名。西周時期的散國和夨國關係密切,友好時甚至有過婚姻關係,散國對於夨國的侵犯能有效阻擋並獲得賠償,於是鑄器詳載,以歌功頌德、傳諸子孫。

西周晚期 宗周鐘
07 西周晚期 宗周鐘

3F|陳列室 305|吉金耀采—院藏銅器精華展

合瓦形扁圓體甬鐘,弧形口,兩面各有枚18個。舞部飾雲紋,篆部以斜對角的布局,飾S形雙夔龍紋,鼓部正中飾左右對稱的龍紋。鉦間、鼓部銘文連讀計111字。西周晚期政治形勢嚴峻,西北有玁狁威脅,南土諸國也伺機而動,內憂外患之下,此器的製作和銘文內容展向周王力挽狂瀾,祈求社稷安樂永續的雄心壯志。

西周晚期 毛公鼎
08 西周晚期 毛公鼎

3F|陳列室 305|吉金耀采—院藏銅器精華展

毛公鼎以其器腹內壁的銘文而為國之重寶。銘文全長五百字,為迄今所知最長的青銅器銘文。銘文內容見證了西周「宣王中興」的歷史,銘文前段為宣王對毛公的訓誥之辭,文中敘述宣王於即位之初緬懷周文王、武王如何享有天命、開創國家,他即位後對其所繼承的天命也戒慎恐懼。後段詳載宣王贈予毛公的豐厚賞賜。毛公於文末亦表達了對宣王的感謝,並願以此鼎傳之於後世。銘文以古雅精奧的文風表達了宣王對毛公的諄諄告誡、殷切期待,任重道遠之情,今日讀來仍令人為之動容。 毛公鼎器形極其簡樸。半球形的器身立於三蹄足之上,口沿上有兩個寬厚的立耳。全器器身光素,僅於器身口沿下方飾以一周精簡的重環紋及一道凸弦紋。其端正的器形及渾厚的器壁在與銘文樸實的書風以及宣王對毛公重任的呼應下,更顯莊重肅穆。

2F動線圖

北宋 定窯 白瓷嬰兒枕
09 北宋 定窯 白瓷嬰兒枕

2F|陳列室 205|摶泥幻化—院藏陶瓷精華展

白瓷枕作嬰孩型態,嬰兒側臉俯臥榻上,背部即為頭枕之處,設計甚具巧思。同時,器身運用定窯高超的成形和裝飾技術,神形兼備,俏皮可愛中顯露富貴氣息。 定窯是宋代北方著名窯場,窯址以現今河北曲陽縣為中心,因其地古名定州,故稱定窯。其作品以白瓷為主,成型工藝精良,釉質細潤光滑,釉色白中帶微黃,裝飾技法有淺劃、深刻、印花等。本件嬰兒枕的釉色牙白溫潤,頭部與身體分別左右模接後,並將身、首接合,再剔刻面容。特別的是,若舉而持之,可以發現器內有一泥塊,在移動時,會輕擊內壁叮叮作響。 類似的嬰兒枕全世界所知僅有三件,本件的釉色之美及裝飾之精為其中之最,枕底並刻有清代乾隆皇帝御題一首,流傳有序,稱其為國之瑰寶可說實至名歸。

北宋 汝窯 青瓷蓮花式溫碗
10 北宋 汝窯 青瓷蓮花式溫碗

2F|陳列室 205|摶泥幻化—院藏陶瓷精華展

模製成形,十瓣花口,弧形深壁。器身依隨花口呈現均勻的波浪形。胎體較薄,滿釉支燒,通體施青釉,釉質勻潤,青中泛藍,局部微現粉色光澤,內外滿佈棕色紋片,圜底,圈足略高,微外撇。底面沿邊排佈五枚支釘,支痕露出灰土色胎。河南省寶豐縣清涼寺窯址出土有相似的標本,燒製工藝並且同時並存墊燒和滿釉支燒兩種。溫碗與注壺為宋人日常使用的一組酒具。遼墓壁畫和國立故宮博物院收藏的〈文會圖〉具體地說明此類器皿的使用狀況。除了汝窯之外,中國境內的南北方窯場和韓國高麗青瓷亦見有花口溫碗的作例,相對於器壁較深的中土製品,高麗青瓷中亦有酒注搭配花口淺碗的例證。另外,透過南宋窖藏出土的銀器製品,可以追溯出臨仿的原型,從中一窺追仿金銀器風尚流通於異材質之間的時代脈絡。

北宋 十一世紀後半至十二世紀早期 汝窯 青瓷水仙盆
11 北宋 汝窯 青瓷無紋水仙盆 十一世紀後半至十二世紀早期

2F|陳列室 205|摶泥幻化—院藏陶瓷精華展

橢圓形盆,侈口、深壁,平底凸出窄邊稜,四雲頭形足;周壁胎薄,底足略厚。通體滿佈天青釉,極勻潤;底邊釉積處略含淡碧色;口緣與稜角釉薄處呈淺粉色。裹足支燒,底部有六個細支釘痕,略見米黃胎色。全器釉面純潔無紋片,此種傳世稀少,溫潤素雅的色澤,正是宋人所欲追求如雨過天青的寧靜開朗的美感。

明 成化 鬥彩雞缸杯
12 明 成化 鬥彩雞缸杯

2F|陳列室 205|摶泥幻化—院藏陶瓷精華展

晚明收藏家鑑賞瓷器,首重宣德青花,其次則推崇成化窯五彩,當時人眼中的五彩即指這類鬥彩瓷器而言。本院典藏的成化鬥彩器中,以杯子的裝飾紋樣最多,有葡萄紋杯、嬰戲杯、高士杯、花鳥紋高足杯,以及久富盛名的雞缸杯。明末清初程哲在《蓉槎蠡說》中,特別點出鬥彩雞缸杯尤為備受矚目的一類,於明朝神宗時已有「一雙值錢十萬」的身價。 這件小杯侈口、矮壁、平底、淺圈足。外壁彩繪公雞、母雞各攜三隻小雞的場景二幅,並以月季、蘭花兩叢相隔開來,口沿及底邊分畫青線三道。內面純白,樸素無紋飾。底有「大明成化年製」青花楷體款識。景德鎮珠山成化官窯遺跡出土有僅施加一色鈷料的青花雞缸杯半成品,與傳世品對照,可從中推想「鬥彩」瓷器燒造過程中,於藍色點線上加填各種釉上彩料後,再入窯燒成的工序。關於鬥彩雞缸杯的流傳經過,從清宮《活計檔》紀錄看來,至少可追溯至雍正朝,而傳世猶可見到的錦匣,則是乾隆皇帝降旨整理配置的收納盒。

清 乾隆 霽青描金游魚轉心瓶
13 清 乾隆 霽青描金游魚轉心瓶

2F|陳列室 205|摶泥幻化—院藏陶瓷精華展

套瓶,斂口捲邊,長頸,豐肩,斂腹,矮圈足,器肩飾有四圓環形繫耳。瓶腹分內外兩層,內層施淺青湖綠色釉表現出湖水一樣的背景,其間以粉彩畫水草、落花及金魚。器外底施湖綠釉,書有「大清乾隆年製」青花篆體款識。外瓶器腹部上作四鏤空開光,觀者可自頸部握住轉動,透過外瓶開光看見內瓶所繪之水草魚紋悠游嬉戲於眼前,如同走馬燈一般,故名「轉心瓶」。

1F動線圖

清晚期 雕象牙透花人物套球
14 清晚期 雕象牙透花人物套球

1F|陳列室 106|集瓊藻—院藏珍玩精華展

這件透花活動象牙套球由鰲魚勾、立雕二仕女層、鏤空套球、和合二仙墜四部份組成,勾、仕女層與套球、和合二仙間各有數目不等的環鏈串連,球與仕女層之間另有小圓球以螺紋相接。鏤空套球共有十八層,層層相套,玲瓏活動;外層通體高浮雕山水、亭臺、人物,內層飾鏤空圖案式紋飾。依其雕製技藝與風格,這件雕象牙透花套球應出自於清代中期以後廣東牙匠之手。清代南派牙雕工藝之連鏈、活紋、牙絲編綴與複層象牙球等,在北京內廷又有「仙工」之稱。

清 珊瑚魁星點斗盆景
15 清 珊瑚魁星點斗盆景

1F|陳列室 106|集瓊藻—院藏珍玩精華展

* 暫未展出

看看這件作品,站立於花盆中的竟然不是植物、而是一尊造型特殊的雕像呢,這是清代宮廷裡相當流行的吉祥盆景擺設,以朱紅色珊瑚巧雕而成的主角是高舉北斗七星的魁星。傳說魁星原本是位很有學問的讀書人,只因長相醜怪,一直無法通過科舉考試,他憤而投水,卻被水中的鰲魚救起,從此化身為北斗七星之首,掌管科考文運和仕途亨通,成為民間供奉的神祇。 眼前這件作品,將全身朱紅、頭上長角的魁星粗眉凸眼、齜牙咧嘴的威猛模樣,刻劃得相當生動。只見他身繞飄帶,手持北斗七星和梅枝,單腳站立在龍頭魚身、湧現於波浪間的翠玉鰲魚頭上,隱含著梅為花魁、獨占鰲頭的意味。他的另一隻腳向後踢起,剛好對應到北斗七星裡斗狀的主星;這種魁星踢斗的姿態,則寓意著高中魁首、金榜題名。 除了魁星富含考運亨通的寓意,他的四周亦環繞著各種祥瑞象徵。像是花盆四面都有五隻蝙蝠環繞壽字的圖案,象徵福壽及五福臨門;盆裡太湖石上的靈芝,則代表芝生祥瑞;就連魁星手裡的梅枝,也具有梅花先春、領先群倫的意味。整件作品運用生動的雕刻和精巧的鑲嵌技巧,將金銀及各式珍貴寶石組合成富含吉祥意義的美麗陳設品,是不是令人嘆為觀止呢?

明 嘉靖 剔紅雲龍紋小櫃多寶格 含木箱共109件
16 明 嘉靖 剔紅雲龍紋小櫃多寶格 含木箱共109件

1F|陳列室 106|集瓊藻—院藏珍玩精華展

清宮利用明代嘉靖朝的漆櫃作為多寶格,櫃體分為四層,每一層分別有一、二、三、四個抽屜,屜內清宮另製木屜格層,存放的文物以清代製品為主。內容包含清墨12 件、明清小玉器41件、書法小冊3件、清代瓷器6件、西洋鐘錶琺瑯7件、清代小畫卷及畫冊8件、明清漆盒6件、銅器3件以及玻璃、蜜臘、檀香等的文具,如印石、水盛、鎮紙等22件,包含嘉靖剔紅雲龍紋小櫃總共109件。

最後更新日期:2024-03-29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