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要內容區
Mobile Menu Button
翠玉白菜票價交通Open Data開放時間

故宫文物月刊420期(2018.03)

  • 故宫文物月刊420期(三月份)目次

    雜湊碼 全文下載
    格式:PDF 檔案大小:490 KB 下載次數:297
    格式:PDF 檔案大小:490 KB 下載次數:297
  • 新展介紹

    戊戌狗年・喜迎上元─南院年度特展簡介

    鄭涵云、林宛萱

    我們生活在週期性的時空轉換中,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工作、求學及從事各種活動。依序變化的歲時節慶,為我們規律的日常帶來各種新鮮、欣喜的感受,豐富我們的生活。節慶的形成是各種複雜文化因素互動的結果,也是各地淘洗、沉澱出的獨特文化。
    今年歲次戊戌,生肖屬狗,南部院區開春特展以狗年為引,精心規劃「狗年呈祥」、「歲朝迎春」、「歡慶元宵」與「福壽吉祥」四個單元,擘畫展出清代宮廷畫家郎世寧(Giuseppe Castiglione,1688-1766)〈十駿犬〉系列名作,並透過院藏精品介紹傳統歲俗及清代宮廷年節文化、或呈現古人張燈結綵、歡度上元佳節的情景,期望能營造歡欣洋溢的節日氣氛,帶給觀眾美好的觀展體驗。

    雜湊碼 全文下載
    格式:PDF 檔案大小:1 MB 下載次數:334
    格式:PDF 檔案大小:1 MB 下載次數:334
  • 文物脈絡

    明唐寅〈歲朝圖〉布套內的一張附紙

    張華芝

    「絹夀止五百年,紙壽千年」,這是南宋嘉泰二年(1202)進士洪咨䕫對於紙絹保存年限的觀察。本院清宮舊藏書畫,晚至〈清光緒御筆〉冊,早如唐孫過庭〈書譜〉卷,距今少則百年,多則一千參、肆百年之久。其中五代至宋元巨蹟,存世至今,其年歲早已突破洪咨夔的看法。但不可否認,也無法輕忽,與時俱增的物理老化現象,從不曾在它們的身上停歇過,這些紙絹本書畫古蹟,多數已是老態龍鍾,甚至岌岌可危!和宋元書畫相較,絹本明唐寅〈歲朝圖〉,是幅成畫年代顯然晚得多,但畫面存在的裂損舊痕,卻突顯了此軸特異之處。

    雜湊碼 全文下載
    格式:PDF 檔案大小:901 KB 下載次數:345
    格式:PDF 檔案大小:901 KB 下載次數:345
  • 文物脈絡

    蒙元想像中的治世情景─以〈雪棧牛車圖〉為例

    梁哲瑋

    〈雪棧牛車圖〉現藏於國立故宮博物院,此畫或因缺乏相關文字的記載,因此學者多依據《石渠寶笈續編》的記錄,標示為宋人畫作。1 然而,此畫的構圖、人物服裝,以及畫中山石的結構表現,都較接近元代作品。若再進一步將畫中的水磨坊與盤車車隊,對照宋代的相關畫作,還能發現元人運用前代的繪畫題材,重新建構對士人的社會期許,藉以穩固蒙元不同於宋代的社會體制。本文將闡述元人如何重組以往盤車水磨的繪畫主題,建構出蒙元大汗統領下的治世景象。

    雜湊碼 全文下載
    格式:PDF 檔案大小:1 MB 下載次數:432
    格式:PDF 檔案大小:1 MB 下載次數:432
  • 文物脈絡

    雲山煙樹總模糊─由〈雲山得意圖〉管窺米氏雲山之面貌與發展

    劉冠宏

    米芾(1051-1107)在畫史上雖負盛名並著有《畫史》闡其畫論,但未有作品留下,僅由法書〈珊瑚帖〉可見米芾之隨筆墨戲;而其子米友仁(1074-1151)克紹箕裘,亦善作山水,有少量作品傳世,唯其真偽多有疑義,難有標準作之認定。儘管如此,米氏父子之山水畫仍被稱作「米氏雲山」或「米家山」等,暗示了米氏父子的畫作別具風格,並在畫史上逐漸形成一種特定題材或風格之代稱。元代之高克恭(1248-1310)與方從義(約1302-1393)都曾被認為是米氏雲山的傳承者,明代如沈周(1427-1509)、董其昌(1555-1636)等大家亦皆有仿米氏風格的山水畫作,這些被稱為以米氏雲山風格創作的作品,究竟在多少程度上反映了米氏雲山的原始面貌?而米氏雲山在何時成為一種代稱,後人又是如何理解與想像米氏雲山?由現今傳世之米友仁畫作可略窺其要。

    雜湊碼 全文下載
    格式:PDF 檔案大小:1 MB 下載次數:709
    格式:PDF 檔案大小:1 MB 下載次數:709
  • 展場巡禮

    將相書法─清林則徐〈行書錄沈大悟詩四屏〉初探

    陳建志

    提到林則徐,一般會聯想到「六三禁菸節」的由來。它源自民國十八年(1929)南京國民政府頒布的一項命令,用以紀念林則徐於道光十九年(1839)六月三日,在廣東虎門收繳鴉片煙膏煙具,並集中燒毀的歷史事件。雖然這是一個不放假的節日,但從新生活運動(1934-1949)以降,政府和民間團體一連串禁菸肅毒的活動看來,可見其影響力迄今猶存。(圖1)國立故宮博物院今年首檔「筆墨見真章—歷代書法選萃」例行展在204 展廳中展出了這位民族英雄的墨寶,書風端整謹飭,氣象恢弘。(圖2)然此作過去未見討論,真偽優劣不甚明確。基於此,本文擬先回顧其書法的養成和發展,進一步著眼書作內容和書法特色,並略述賞鑑心得。

    雜湊碼 全文下載
    格式:PDF 檔案大小:1 MB 下載次數:346
    格式:PDF 檔案大小:1 MB 下載次數:346
  • 展場巡禮

    院藏清代頭飾所蘊含的草原傳統

    張文玲

    本院目前推出的「貴貴琳瑯游牧人─院藏清代蒙回藏文物特展」,有多件文物散發出濃濃的草原色彩,適巧,2017 年8 月筆者參訪內蒙古,看到多件內蒙古地區徵集之清代蒙古族頭飾,以及近三十年來考古出土文物,與院藏清代頭飾有相當多相似之處,因而興起撰作此文之念,試圖從歐亞草原文化傳統的角度,審視院藏清代頭飾所蘊含的草原傳統,及其從中發展出的地域時代特色。

    雜湊碼 全文下載
    格式:PDF 檔案大小:1 MB 下載次數:335
    格式:PDF 檔案大小:1 MB 下載次數:335
  • 展場巡禮

    「書法解碼與互動」初探─以宋代花箋特展為例

    黃正和

    「看不見的裝飾,消失近千年的箋紙紋樣,史上首次公開!」一段來自「宋代花箋特展」圖錄書腰上的文句,直白有力。隱晦千年,今日解碼,吸引多少觀眾好奇的目光。以往故宮的書法展覽,多由策展人單向式的提供資訊,而這次特展不只提供資訊,也提出問題,讓觀眾除了直接欣賞躍然紙上的書法藝術之外,同時可自發性的去尋找隱晦在箋紙上的花樣,形成一種活潑的雙向互動。
    「互動」是連結展品與觀眾的一股拉力,能夠落實並強化展覽的教育推廣功能。本文將從展件本身談起,掘發其中暗藏的與觀者互動的密碼。接著延伸至展場空間,從設計面來觀看背後的巧思及彼此間的互動共鳴。最後再略述未來書法展件與觀者互動的可能性作為。

    雜湊碼 全文下載
    格式:PDF 檔案大小:1 MB 下載次數:406
    格式:PDF 檔案大小:1 MB 下載次數:406
  • 典冊載籍

    舟車何遙遙─從平埔族人金娘一案觀解京之路

    杜曉梅

    乾隆年間,因林爽文事件被押解至京師的諸多臺灣人士中,唯一留有口供的原住民女性,是一位來自上淡水社的婦女─金娘。而在國立故宮博物院圖書文獻處典藏的文物中,有多份官員回報金娘被押解進京的奏摺(圖1),逐一詳述沿途經過的州縣和接押時間,讓我們得以拼湊出一條由南至北的押解路線。

    雜湊碼 全文下載
    格式:PDF 檔案大小:1 MB 下載次數:950
    格式:PDF 檔案大小:1 MB 下載次數:950
  • 時代視角

    博物館的目的與策展

    陳國棟

    一般認為1759 年大英博物館(British Museum)揭幕之後,才帶動博物館成為一種社會制度,而最初設置博物館的目的不外是保存和展示人類文明的累積與創新,也就是人類所創造的文明精品。這類文明博物館、美術館、科學博物館收藏展示的當然就是文明的遺跡,藝術的佳構與時代的成就。不過,追本溯源,最早的公共博物館其實是英國牛津大學的阿什莫林博物館(AshmoleanMuseum),其原始收藏來自Elias Ashmole(1617-1692)在1677 年捐贈的文物,而其博物館建築則在1678-1683 年間完成。

    雜湊碼 全文下載
    格式:PDF 檔案大小:1 MB 下載次數:602
    格式:PDF 檔案大小:1 MB 下載次數:602
  • 時代視角

    緬甸手工藝考察之旅─以漆器工藝為主

    長北

    去歲金秋,日本國策劃在緬甸蒲甘舉行「亞洲漆工藝交流系列活動」。筆者接到日方邀請函之後,隨即串聯上海大學金輝教授組團赴緬,意在考察緬甸漆器工坊和其他手工工坊,以全面瞭解東南亞天然材料手工工藝留存情況。考察後筆者認為,緬甸天然材料慢節奏生產的手工工藝,比較東南亞其他國家手工工藝未受化工材料侵害也少受商業氛圍污染,給精神緊張疲憊的現代人以情感的慰藉和審美的愉悅。

    雜湊碼 全文下載
    格式:PDF 檔案大小:1 MB 下載次數:782
    格式:PDF 檔案大小:1 MB 下載次數:782
  • 文物快閃

    「 陽」字的故事─古代版超圖解入門

    林宛萱
    雜湊碼 全文下載
    格式:PDF 檔案大小:174 KB 下載次數:324
    格式:PDF 檔案大小:174 KB 下載次數:324
最後更新日期:2020-10-25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