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覽概述
清宮緙絲刺繡為本院典藏重要組成。緙絲在古代為珍貴絲織品,至遲在唐代已將緙毛通經斷緯的織法運用在絲織,宋代之後緙絲的裝飾性和實用性大增,並且轉向純粹欣賞的藝術品。宋代也是刺繡技藝成熟的時代,欣賞性的繡畫工藝細密而寫真。自此藝術性的緙繡講究以名家書畫為底本,豐富題材包含山水、花鳥、人物等。 本次展覽精選院藏清宮緙繡藏品,分為三個單元。第一是清宮收藏古代緙絲和刺繡,既有宋代緙絲精品,也涵蓋被當成宋代緙繡而進入清宮的明代仿古緙繡。由於晚明民間私人收藏風氣盛行,江南仿古緙繡相應興起,一些作品經由進獻、祝壽等場合流入清宮。從院藏品可以窺見託名宋代書家例如米芾(1051-1108)書風為藍本的書法緙絲,和運用明代花鳥畫家呂紀(約1439-約1504)風格為藍本的花鳥畫緙絲。
第二單元展現清宮緙繡之題材多樣、織造精美、和色彩絕倫的特色。清宮緙繡內容除了具有吉祥寓意的花鳥、山水、人物之外,還包含歷史故事、釋道等宗教性題材,甚至出現自康熙年間起即重視的《耕織圖》相關衍生織品。盛清時期,江南蘇州、江寧(南京)、杭州是絲織技藝中心,「江南三織造」專司織作宮廷與官府之華服錦緞。從《清宮造辦處活計檔》來看,乾隆時期宮廷緙織多交由「蘇州織造」製作。宮廷與地方交流頻繁的背景下,工藝也產生模仿十八世紀盛行的蘇州版畫風格之緙絲作品,為清代織品史寫下獨特篇章。
第三單元呈現清宮以御筆書畫詩文為中心的織造作品。這些作品由皇帝交付造辦處辦理,包括以乾隆(1711-1799)御筆書畫、御製贊文結合宮廷畫家繪畫或是宮廷收藏作為樣稿的織品。其他也包含大臣書寫乾隆詩文再製成緙織的例子,以及大臣母親、妻室以皇帝御筆為底本,進獻宮中的刺繡。值得一提為典藏品亦見以慈禧太后(1835-1908)御筆「壽」字緙織成大壽字。整體而言,這些匯聚於清宮的緙繡,集結了緙繡技術、藝術欣賞和歷史價值,深具時代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