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故宮博物院 National Palace Museum(另開新視窗)
 
::: * 網站地圖 │ 中 文 │ English │ 日本語  
:::
選項:展覽概述
選項:陶與瓷
選項:新石器時代~五代
選項:宋~元
選項:明
選項:清
選項:回首頁
::: 標題:陶與瓷  
 
陶器和瓷器,都是取土和水、摶揉成形、火燒烘煉而成的器類,改變了泥土的物理性與化學性,是遠古人類利用自然資源的重要發明,至今不歇。

陶器取土容易,不需太高溫度便可燒成;因此世界各個古代文明多能製陶,各具特色。陶器胎體多半粗鬆,即使有的外表施有瑩亮的低溫釉彩,也仍會滲水,敲扣之聲音瘖濁。古代中國常用為建築用材、隨葬明器、醬醢酒水的容器。

瓷器選取高嶺土類細膩瓷土成形,外表施有玻璃質光滑的釉料,高溫燒成,輕輕敲扣,會有清朗響脆的聲音。中國因瓷土豐富,最早發現瓷器窯燒的奧妙;並逐漸製作出青瓷、白瓷,乃至各類釉下、釉上彩料的繪染,刻劃、模印、堆貼等裝飾,繽紛豐富,多為餐飲、貯存、陳設賞玩之用,也供作祭祀、禮儀之器。

陶瓷器的胎釉經火燒結,不易在時光流變中風化消蝕;因此古代遺址中常見有陶瓷破片,記錄了人類文化的軌跡。研究者也常透過觀察燒造痕跡,瞭解不同時期、不同地區的陶瓷製作技術。
  陶與瓷底
 
     
     
  國立故宮博物院著作權所有 Copyright © National Palace Museu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