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陶瓷燒造是明朝的國家大事。明初,浙江龍泉窯和江西景德鎮都是陶瓷產業的主流,產品行銷全國各地,廣佈海外市場,同時也供應官方使用。
明初景德鎮正式設立御器廠,奠立了此後五百年景德鎮官窯的規模與制度。此時的官窯,政府直接發下樣式遣官管理,常制下品質與產量都有一定的控管,成品揀選後直接送至朝廷供皇室與官府使用。明朝官窯在永樂時開始在瓷器上書寫皇帝年號,成為往後多數時期官窯的定制。明朝官窯產燒的永宣青花、成化鬥彩、嘉萬五彩,都可說是後代難以匹敵的成就。
此時一般民窯仍生產瓷器,官窯、民窯兩者在品質、產量、窯爐形式,作坊運作模式乃至作品風格上,都有相當大的差異。
明晚期政治、經濟變遷,社會多元價值併起,官窯雖有優良的原料,但管理鬆懈,技術無章,民窯反是與官窯互為競逐消長。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