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元前2000至西元581年,也就是距今約四千年至一千四百多年前,共計約二千五百餘年。漫長的歲月歷經了:夏、商、周、秦、漢、魏晉南北朝,共六個階段。若不計國祚甚短的秦,與基本上呈現分裂的魏晉南北朝,主要的四個朝代:夏、商、周、漢,王室輪流來自華西與華東。雙方勢力輪替消長,文化漸進融合,到漢代時已大致融為一體,開啟統一的新局面。在此過程裡,遠古先民迷信美玉具有特殊「靈性」的思維,隨著社會進步,人文主義抬頭,儒家學說興起而逐漸被道德化。
「德性」一詞最初的含意是指「天生秉賦」,無關乎善惡與道德。在遠古時,人們相信上帝(周代開始稱為「天」)派遣神靈動物將生命力賜予氏族的始祖。因此配戴各式動物主題的玉雕,除可結合美玉的「精氣」與動物的「法力」來溝通人神外, 更能彰顯自身承襲的神靈秉賦, 也就是「德性」;但是到了東周時,人們已淡忘戴玉飾的最初意義,儒家則以比較理性的態度,解釋美玉具有各種特性,正象徵「君子」具有仁、義、智、勇、絜等美德。「君子」一詞的原意本指「統治者」,東周時也在儒家的理論體系中轉化為「品德高尚的知識份子」。
在此悠久的歲月裡,周人所施行的「圭璧組配」成為日後中國玉禮制的核心;漢朝皇室來自沛縣,江南古越俗的「玉殮葬」更發展達於極致。源自域外的辟邪角杯傳到中土後,不但用美玉雕琢,更增添華夏的神秘元素。
君子比德於玉

西周 帶璜組玉佩 | 組玉佩中的玉璜 |
夏、商的玉禮器

夏代 牙璋 長38.1公分 寬9公分 厚0.8公分 |
牙璋加裝木柄復原圖 |
「神主」與「鳩杖」
「圭璧制度」的確立
法力無邊的玉璧

東漢 「長樂」璧 高16.55公分 徑13.47公分 |
拓本 |
寫實與辟邪
西周早期至中期前段男女貴族玉石服飾
西周中期後段、西周晚期至春秋晚期男女貴族玉服飾

西周晚期 玉項飾 | 項飾中的盾形玉飾 | 項飾中的束腰形玉飾 |
戰國至東漢男女貴族玉服飾

戰國 螭虎紋佩 | 戰國組玉佩線繪圖 線繪圖引自:中州路考古報告 |
魏晉南北朝至唐朝組玉佩的變化

南北朝晚期 組玉佩 (僅餘一件玉珩、一件玉沖) |
東晉 組玉佩線圖 引自 南京仙鶴觀M2、文物2001,3 |
「玉容器」及其他
各種服飾用玉

商晚期至西周 玉韘 長4公分 寬3.4公分 高2.8公分 |
商後期玉韘及其使用方法示意圖 引自《殷虛婦好墓》 |
「玉兵」與「玉具劍」
喪葬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