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 敬天格物─院藏玉器精華展_璀璨玲瓏
  國立故宮博物院 National Palace Museum(另開新視窗)
標題:璀璨玲瓏

雖然在中國有著長達七、八千年製作與使用玉器的歷史,但在十八世紀以前,先民所採用的玉料主要是閃玉;常見的顏色為:白、青白、灰、黑、黃、綠,若有大量三價鐵滲入,就會變成褐紅色。

蘊藏在北緬甸的輝玉,雖有近五百年的開採史,但直到近三百年前的十八世紀,該地區歸屬清廷雲南省管轄時,所產的輝玉才逐漸大量輸入中土;因為它鮮豔的翡紅與翠綠就像翡翠鳥的羽毛色澤,因此被稱為「翡翠玉」。

閃玉與輝玉雖分屬不同的礦物家族,卻有相似的外觀, 閃玉與輝玉它們都可呈現美麗的綠色,但因致色元素分別為鐵與鉻,所以,閃玉多介於草綠至碧綠,輝玉則是亮麗的翠綠。一般稱前者為「碧玉」,後者為「翠玉」。但後者若也有微量二價鐵存在,原有的翠綠就易略偏暗草綠。而品質優良的綠色閃玉,也常煥發豔麗質感。這是為何有時二者會被混淆之故。

中國的核心疆域內缺乏優質的貴寶石礦,所以在元明之前,除了閃玉外,只有一些半寶石類用作裝飾品的質材。石英家族中的玉髓瑪瑙是最早被選用的半寶石類。展品中有不少新石器時代至漢代的玉髓、瑪瑙製品。石英家族中晶粒粗顯易見的就是水晶。可因各種離子存在,或受輻射等因素而呈現各種色澤。清宮中常將透明帶色,可看見內部裂璺的寶石或半寶石泛稱為碧璽。此次我們將曾被誤稱者與真正的碧璽並列展出,以供比對。

考古資料證明,漢代時就有青金石琥珀製品,推測礦源分別來自今日阿富汗與緬甸。中世紀以後波羅的海琥珀亦進入中土。清宮中寶石種類甚多,多來自緬甸、泰國等東南亞地區,此次展出的紅色寶石經鑑定有:紅寶石紅尖晶石、紅碧璽、紅玉髓等,未展出的庫藏還有紅柘榴石等。清宮對寶石鑲嵌的處理,與印度、土耳其等傳統不同,故特選二件異域文物以供比對。


清代 三色翠玉異獸筆架(另開新視窗)
清代 三色翠玉異獸筆架
長15.7公分 高4.2公分 厚3.1公分
新石器時代北陰陽營文化 玉髓耳飾玦 一對(另開新視窗)
新石器時代北陰陽營文化
玉髓耳飾玦 一對

右:高2.8公分 寬3.1公分 厚1.1公分
左:高2.5公分 寬2.8公分 厚0.8公分
清代 瑪瑙雙柄杯(另開新視窗)
清代 瑪瑙雙柄杯
高5.4公分 長12.48公分 口徑8.5公分
清代 翠玉嵌珠寶鈿花
長 8.7公分 寬8.0公分 厚0.5 公分
所屬玉石有尖晶石、碧璽、藍寶石
曾寶蓀女士、曾約農先生捐贈
粉紅碧璽 紅尖晶石
清代 紫晶仙人(另開新視窗)
清代 紫晶仙人
全高5公分 最寬7.5公分
清代 青金石山子(另開新視窗)
清代 青金石山子
高24.4公分 寬22.3公分
清代 金珀鼻煙壺(另開新視窗)
清代 金珀鼻煙壺
高7.35公分 寬4.1公分
蒙兀兒帝國或德干高原 嵌紅、綠寶石水晶罐(另開新視窗)
蒙兀兒帝國或德干高原
嵌紅、綠寶石水晶罐

長7.3公分 寬4.8公分
清代 翠玉嵌珠寶鈿花(另開新視窗) 粉紅碧璽(另開新視窗) 紅尖晶石(另開新視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