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脈絡
闡析《林泉高致.畫意》的詩畫關係
李漢偉
本文就僅數百言之郭熙《林泉高致・畫意》前半部,歸結其作畫前提與下筆之刻的心靈狀 態。然其繪畫的終極關懷是在詩畫的綰合,成就「畫之主意」:看出並想及幽情美趣之佳 句好意。郭熙進宮受託考校天下畫生,發現俗工下吏,務眩細巧,不知古人於畫事別有意 旨。其積極見解「畫之主意」之向詩靠攏,早在十一世紀已為中國文人畫傳統定錨。就該 文後半部郭熙父子二人所蒐十六首或全或片段之唐、宋詩,探討何以「發於佳思而可畫者」 之內在關聯為何。歸納出「可畫者」之內在必然有四:感受大自然的活靈活現 / 從容悠閒 感、點燃創作者全官能的釋放 / 整體存在感、相即相離或若即若離的物我關係、再創造的 無限可能 / 主體性的創作靈感。另舉郭熙同世代歐陽修及稍晚幾歲的蘇東坡,都可佐證郭 熙父子之詩畫關係論述,對當時大環境的關聯與影響。同時肯定畫作也對仕士文人的回 饋,予人療癒或心嚮往之,更可積極地涵養其「景外意」、「意外妙」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