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場巡禮
從「守城」到「首城」—清代彰化縣磚城之興築
劉基安
雍正元年(1723),清政府設「彰化縣」於臺灣中部、以半線(今彰化縣彰化市)為縣治所在地。從該年算起,建縣迄今已滿三百年。近年來,政府單位常以「古城」形象行銷彰化市,辦理的相關活動很常出現「古城」二字。如彰化縣滿三百歲的 2023 年,縣府便舉辦「彰邑古城— 相遇彰化 300」系列活動響應全國古蹟日;2024 年初,彰化市公所的活動便以「半線古城慶典之都」為名,同年甚至縣府舉辦的美食推廣活動,供民眾兌換的贈品是「彰化古城」紀念碗,1 碗內圖案為古城四城門搭配鄰近的指標性建築。
除了是「古城」,原先屹立於縣治的彰化縣城,也是「臺灣第一座磚城」。說到彰化始有「城」之出現,同樣要追溯到清朝雍正年間(1723-1735)。最初以「徧植莿竹為城」,也就是「竹城」。但在多場民變、動亂中,彰化縣城屢次遭亂民攻破,更加突顯竹城難以守禦的缺點。在地方士紳奏請及倡建之下,縣城的形制由竹城改建為堅實的磚城,並於嘉慶二十年(1815)建造完竣,是為臺灣第一座磚城。在接下來的篇幅裡,本文將先略述彰化有「城」之背景,再聚焦於彰化縣城由竹城轉變為磚城的過程,看看地方士紳如何發揮財力與影響力,投入這場築城風雲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