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要內容區
Mobile Menu Button
翠玉白菜票價交通Open Data開放時間

故宮文物月刊-文章搜尋

  • ~
  • 可使用AND、OR、NOT搜尋,例如 古蹟 and 器物
總筆數:6213
  • 活動紀實

    「萬國津梁:東亞海上的琉球」特展國際交流論壇紀要

    謝惠雯整理

    國立故宮博物院(以下簡稱本院)於 2024 年 9 月 7 日至 12 月 1 日推出「萬國津梁:東亞海上的琉球」特展,為臺灣首次以琉球王國歷史文化為主題的展覽,並結合「故宮亞洲藝術節 —日本沖繩月」活動辦理。除了展覽與活動之外,本院從學術性角度提供對琉球歷史與文化詮釋上的多元性,在 10 月 4 日至 5 日於南部院區集賢廳舉辦「萬國津梁:東亞海上的琉球」特展國際交流論壇,從歷史及藝術史的角度切入探討琉球史。論壇包括兩場專題講座:〈萬國津梁 —15 世紀東亞海上貿易中的琉球王國〉及〈《歷代寶案》收錄文書的收發與其性質—琉球王國外交文書的分類分析〉,論壇主題則為:「琉球 500 年與東亞世界」與「沖繩島嶼歷史在博物館學的呈現」。為期兩日的論壇一共邀請國內外共 13 位專家學者與特展策展人,透過交流啟發學者們對琉球王國的學術研究。

  • 文物快閃

    道高龍象—唐劉欽旦〈故比丘尼法琬法師碑〉

    方令光
  • 篇目索引

    第490期∼第501期篇目索引

  • 保存維護

    觀往知來—從修護原則的制定回顧文保專業發展

    高瑋

    國立故宮博物院(以下簡稱故宮)庋藏珍貴文物近七十萬件,主要匯集北平、熱河、瀋陽三處清宮之文物,承繼了數千年中國文化之珍稀,並成為國內外博物館的重要指標。故宮肩負重要使命守護重要瑰寶,而與文物切身相關的典藏管理與保存修護等工作,不僅是一般大眾欲一窺究竟的神祕幕後,更是各界關注和監督的焦點。為了使故宮文物修護相關工作有制度地發展,登錄保存處修護科著手訂定《國立故宮博物院文物修護業務作業原則》,以作為文物修護工作之指引,而本文也藉由此原則的訂定為契機,略述文物保存修護專業
    之發展進程。

  • 保存維護

    記清〈剔紅樓閣人物圖捧盒〉、〈蒔繪山水樓閣紋漆盒〉修護兼談「紫漆」

    林永欽

    國立故宮博物院南部院區(以下簡稱故宮南院)人氣國寶展展廳於 2024 年 5 月 7 日推出以山水樓閣為主題的展覽,其中展出了二件漆器文物—清〈剔紅樓閣人物圖捧盒〉與〈蒔繪山水樓閣紋漆盒〉。此二件文物於 2 月下旬,交由登錄保存處器物與織品修護室進行了文物展出前的修護與維護,由筆者執行此任務。本文為此二件文物修護之紀實,並以〈蒔繪山水樓閣紋漆盒〉紫褐色之漆色,探討「紫漆」相關的面貌。

  • 保存維護

    蟲哪裡來—談環境中潛藏的被感染物件

    楊若苓

    環境中本就存在一定的蟲源,透過加強建築物的物理性阻隔及環境清潔管理通常可以有效降低害蟲入侵及其造成危害的風險,是博物館害蟲綜合管理的執行綱領。2021 年在歐洲地區博物館的一份調查報告顯示,由被感染物件(infested objects)帶來的蟲害問題竟更常在博物館內引起困擾,值得注意!

  • 保存維護

    院藏毛皮服飾的保存修護再探

    蔡旭清

    本文為《故宮文物月刊》473 期〈院藏毛皮服飾的保存修護初探〉(以下稱前篇)一文之續篇,主要更為深入介紹另外兩件國立故宮博物院(以下簡稱本院)穿戴皮帽類藏品的修護與比較。本次兩頂舊藏的毛皮帽,均是在清宮所使用穿戴的冬天暖帽,分別是〈嵌珠寶貂皮帽〉與〈點翠嵌珠囍字貂皮帽〉。兩頂暖帽上皆裝點有美好寓意之金嵌珠石點翠,帽檐製作方式都為獸毛皮翻檐,但在設計的樣式上有所不同。本文記錄與描繪兩頂帽子於設計、舊藏於原宮殿收存曾經造成的劣化狀況,以及新的修復方式與材料之探討。織品毛皮等有機材質在保存上確實不易,為使其不再有過多程度的劣化,修復美學呈現的融合為本次主要介紹的課題。

  • 展場巡禮

    畫語的文法—切分與統合

    邱士華

    「畫語 — 會說故事的圖畫」雖展出了許多故事畫,但其中也包括了許多非純粹故事的儒釋道經典、占卜書與詩文作品的配圖。這些圖像若沒有文字提示,我們真能解讀嗎?圖像是不是能像文法一樣區分成不同詞性的單位再統合起來理解?本文希望利用「畫語」特展的展件為例,嘗試找尋畫語的文法。

  • 展場巡禮

    矛盾形象背後的勸諫意圖—漢成帝與〈折檻圖〉

    林宛儒

    國立故宮博物院收藏的〈折檻圖〉為帝王接納臣下諫言的故事,不過相較於傳統勸諫故事旨在展現理想君主的聖賢行為,藉此教育帝王「見賢思齊」,〈折檻圖〉中的漢成帝(西元前 33- 前 7 年在位)卻被塑造成帶有草莽之氣,其坐姿與表情充滿威脅感,與常見的帝王圖像表現背道而馳。本文分析關於漢成帝的文獻與圖像資料,既揭示圖像中漢成帝形象向負面傾斜的「扁平化」現象,又指出這種處理可能是出人意料的表達方式:即使是看似粗俗的君主,也能接納異見,從而達成更強烈的教育效果。

  • 展場巡禮

    關於傳李唐《文姬歸漢圖》冊的補綴與重繪

    王怡婕

    在根據劉商〈胡笳十八拍〉描繪的文姬故事圖繪中,傳為李唐所作《文姬歸漢圖》冊是畫面留存最齊全的早期作品,與波士頓美術館的版本並列為宋代精品。然而,此冊歷經大量修補與重繪,過去研究者對「補繪」的年代與風格有不同看法。本文聚焦分析此冊不同畫幅的描繪風格,辨識其中至少三種不同的手筆。例如第十八開幾乎全數重繪,筆墨與其他畫幅迥異,補繪者應是參考、轉化同冊畫幅中的圖式來填補空缺。此外,畫者也會在文本情節不足時加入主觀詮釋,這些細節,皆顯示了畫家對圖像資源的掌握與再創敘事的努力。綜合而言,《文姬歸漢圖》冊既保留珍貴的南宋圖繪樣貌,也承載著後世畫家改動、轉化圖繪的痕跡,體現了流傳過程中的複雜性,對未來研究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 展場巡禮

    歷史圖像的合流—〈奉使琉球圖〉與〈冊封使行列圖〉的交錯紀實

    鄭淑方

    國立故宮博物院南部院區在 9 月 7 日起推出「萬國津梁—東亞海上的琉球」特展,選展沖繩縣立博物館・美術館典藏的〈奉使琉球圖〉、〈冊封使行列圖〉兩件作品共同展出,呈現清朝使臣前往琉球冊封琉球國王的外交儀節。

  • 展場巡禮

    國立故宮博物院藏《海錯圖》中與琉球有關的文物

    陳龍貴

    清朝康熙年間,浙江杭州錢塘人 — 聶璜 — 創製了《海錯圖》,共計四冊。作者聶璜,對海洋水生動物有著極為濃厚的興趣,而其繪畫天賦,促使他充滿強烈的欲望繪製了生動有趣的《海錯圖》,而此類創作在我國藝術文化中,是十分罕見的。

    聶璜號「閩客」,曾長期居住福州。而作為福建省會的福州,是中國與琉球朝貢貿易往來,中國的唯一口岸;因為對於水生動物的濃厚興趣,聶璜很敏銳的觀察到,市面上有不少水產來自琉球,也因此我們看到了《海錯圖》中的琉球水生動物圖繪。

    聶璜與往來中國琉球的福建籍、琉球籍船員都有交往,還認識南臺(海關所在)的商人,因此從《海錯圖》的文字紀錄,我們也看到了琉球將海產品賣到福州的貯運方式,不只保鮮,且沒有海損;而福州的能工巧匠,從琉球進口巨螺殼為材料,做出了多種實用又具有工藝價值的器物,如鸚鵡杯、螺盃、調羹、搔頭等。

  • 展場巡禮

    驛路大觀—院藏〈太原府至甘肅驛鋪圖〉考介

    盧雪燕

    〈太原府至甘肅驛鋪圖〉圖卷,總長 664 公分,縱 54.5 公分,是本院珍藏五種明代彩繪驛鋪圖其中之一,同時也是古籍善本類例行性展覽系列 —「四通八達 — 古代道里交通圖籍展」的重要展件,雖題名為「太原府至甘肅」,但實則僅至明代山西行都司轄境內,黃河邊上的東勝衛城而已,全卷內容豐富,色彩豔麗,呈典型明繪地圖風格。

  • 文物快閃

    高士典型—明唐寅〈琴士圖〉卷

    方令光
  • 五百期特輯—百珍集萃

    跨躍500—陪伴大家成長的《故宮文物月刊》生日快樂

    《故宮文物月刊》創刊於1983年,迄今已經走過四十多個年頭,回首一路走來的歷程,以刊物發行的角度來看,邁進500期確實值得慶幸、喝采。雖然無法得知第一個「百期」來到時,編輯部同仁是如何擬定以百件文物迎接階段性成果的方針,但是代代傳承,持續探索之下,本期月刊秉持精選百物的傳統,仍然透過繪畫、書法、圖書、文獻、陶瓷、銅器、玉器、珍玩、織品等九個類項的第五組百件文物,來分享讀者,邀請大家共同見證跨躍500期的重要時刻。

    * 請點選「國寶娃娃」,和500期的《故宮文物月刊》,一同探索寬廣的文物世界。

     

  • 繪畫

    許文美、浦莉安、鄭淑方、方令光、鄭淑方、陳建志、蔡君彝、林宛儒、邱士華、蘇雅芬、吳誦芬、鍾子寅、鄭涵云、王健宇

    〈宋 佚名 真宗后坐像〉、〈宋 許道寧 松下曳杖〉、〈宋 蕭照 畫山腰樓觀〉、〈宋 李公麟 山莊圖〉、〈明 林良 秋鷹圖〉、〈清 陳枚 耕織圖〉、〈宋 馬和之 古木流泉〉、〈金 武元直 赤壁圖〉、〈宋 佚名 寧宗后坐像〉、〈宋 李迪 風雨歸牧〉、〈宋 梁楷 潑墨仙人〉、〈宋 馬麟 三官出巡圖〉、〈元 王振鵬 龍舟圖〉、〈明 陳槐 畫天師圖〉、〈宋 佚名 秋山圖、元〉、〈元 李衎 四季平安、明〉、〈明 石銳 軒轅問道圖〉、〈元 黃公望 九珠峰翠圖〉、〈元 王蒙 花溪漁隱〉、〈清 蔣廷錫 畫群芳擷秀〉、〈清 姚文瀚 賣漿圖〉、〈清 聶璜 海錯圖第四冊〉、〈清 余省、張為邦 清人鳥譜〉、〈不丹 十九世紀 竹巴噶舉祖師藏巴甲熱及其相關傳承唐卡〉、〈日本 鐮倉時代佚名 藤原兼輔像〉、〈日本 江戶時代 鳥高齋榮昌 鶴屋內篠原〉、〈日本 江戶時代 川原慶賀 長崎港景圖〉、〈日本 江戶時代 歌川廣重 兩國花火〉

  • 繪畫

    許文美、浦莉安、鄭淑方、方令光、鄭淑方、陳建志、蔡君彝、林宛儒、邱士華、蘇雅芬、吳誦芬、鍾子寅、鄭涵云、王健宇

    〈宋 佚名 真宗后坐像〉、〈宋 許道寧 松下曳杖〉、〈宋 蕭照 畫山腰樓觀〉、〈宋 李公麟 山莊圖〉、〈明 林良 秋鷹圖〉、〈清 陳枚 耕織圖〉、〈宋 馬和之 古木流泉〉、〈金 武元直 赤壁圖〉、〈宋 佚名 寧宗后坐像〉、〈宋 李迪 風雨歸牧〉、〈宋 梁楷 潑墨仙人〉、〈宋 馬麟 三官出巡圖〉、〈元 王振鵬 龍舟圖〉、〈明 陳槐 畫天師圖〉、〈宋 佚名 秋山圖、元〉、〈元 李衎 四季平安、明〉、〈明 石銳 軒轅問道圖〉、〈元 黃公望 九珠峰翠圖〉、〈元 王蒙 花溪漁隱〉、〈清 蔣廷錫 畫群芳擷秀〉、〈清 姚文瀚 賣漿圖〉、〈清 聶璜 海錯圖第四冊〉、〈清 余省、張為邦 清人鳥譜〉、〈不丹 十九世紀 竹巴噶舉祖師藏巴甲熱及其相關傳承唐卡〉、〈日本 鐮倉時代佚名 藤原兼輔像〉、〈日本 江戶時代 鳥高齋榮昌 鶴屋內篠原〉、〈日本 江戶時代 川原慶賀 長崎港景圖〉、〈日本 江戶時代 歌川廣重 兩國花火〉

  • 繪畫

    許文美、浦莉安、鄭淑方、方令光、鄭淑方、陳建志、蔡君彝、林宛儒、邱士華、蘇雅芬、吳誦芬、鍾子寅、鄭涵云、王健宇

    〈宋 佚名 真宗后坐像〉、〈宋 許道寧 松下曳杖〉、〈宋 蕭照 畫山腰樓觀〉、〈宋 李公麟 山莊圖〉、〈明 林良 秋鷹圖〉、〈清 陳枚 耕織圖〉、〈宋 馬和之 古木流泉〉、〈金 武元直 赤壁圖〉、〈宋 佚名 寧宗后坐像〉、〈宋 李迪 風雨歸牧〉、〈宋 梁楷 潑墨仙人〉、〈宋 馬麟 三官出巡圖〉、〈元 王振鵬 龍舟圖〉、〈明 陳槐 畫天師圖〉、〈宋 佚名 秋山圖、元〉、〈元 李衎 四季平安、明〉、〈明 石銳 軒轅問道圖〉、〈元 黃公望 九珠峰翠圖〉、〈元 王蒙 花溪漁隱〉、〈清 蔣廷錫 畫群芳擷秀〉、〈清 姚文瀚 賣漿圖〉、〈清 聶璜 海錯圖第四冊〉、〈清 余省、張為邦 清人鳥譜〉、〈不丹 十九世紀 竹巴噶舉祖師藏巴甲熱及其相關傳承唐卡〉、〈日本 鐮倉時代佚名 藤原兼輔像〉、〈日本 江戶時代 鳥高齋榮昌 鶴屋內篠原〉、〈日本 江戶時代 川原慶賀 長崎港景圖〉、〈日本 江戶時代 歌川廣重 兩國花火〉

  • 繪畫

    許文美、浦莉安、鄭淑方、方令光、鄭淑方、陳建志、蔡君彝、林宛儒、邱士華、蘇雅芬、吳誦芬、鍾子寅、鄭涵云、王健宇

    〈宋 佚名 真宗后坐像〉、〈宋 許道寧 松下曳杖〉、〈宋 蕭照 畫山腰樓觀〉、〈宋 李公麟 山莊圖〉、〈明 林良 秋鷹圖〉、〈清 陳枚 耕織圖〉、〈宋 馬和之 古木流泉〉、〈金 武元直 赤壁圖〉、〈宋 佚名 寧宗后坐像〉、〈宋 李迪 風雨歸牧〉、〈宋 梁楷 潑墨仙人〉、〈宋 馬麟 三官出巡圖〉、〈元 王振鵬 龍舟圖〉、〈明 陳槐 畫天師圖〉、〈宋 佚名 秋山圖、元〉、〈元 李衎 四季平安、明〉、〈明 石銳 軒轅問道圖〉、〈元 黃公望 九珠峰翠圖〉、〈元 王蒙 花溪漁隱〉、〈清 蔣廷錫 畫群芳擷秀〉、〈清 姚文瀚 賣漿圖〉、〈清 聶璜 海錯圖第四冊〉、〈清 余省、張為邦 清人鳥譜〉、〈不丹 十九世紀 竹巴噶舉祖師藏巴甲熱及其相關傳承唐卡〉、〈日本 鐮倉時代佚名 藤原兼輔像〉、〈日本 江戶時代 鳥高齋榮昌 鶴屋內篠原〉、〈日本 江戶時代 川原慶賀 長崎港景圖〉、〈日本 江戶時代 歌川廣重 兩國花火〉

  • 繪畫

    許文美、浦莉安、鄭淑方、方令光、鄭淑方、陳建志、蔡君彝、林宛儒、邱士華、蘇雅芬、吳誦芬、鍾子寅、鄭涵云、王健宇

    〈宋 佚名 真宗后坐像〉、〈宋 許道寧 松下曳杖〉、〈宋 蕭照 畫山腰樓觀〉、〈宋 李公麟 山莊圖〉、〈明 林良 秋鷹圖〉、〈清 陳枚 耕織圖〉、〈宋 馬和之 古木流泉〉、〈金 武元直 赤壁圖〉、〈宋 佚名 寧宗后坐像〉、〈宋 李迪 風雨歸牧〉、〈宋 梁楷 潑墨仙人〉、〈宋 馬麟 三官出巡圖〉、〈元 王振鵬 龍舟圖〉、〈明 陳槐 畫天師圖〉、〈宋 佚名 秋山圖、元〉、〈元 李衎 四季平安、明〉、〈明 石銳 軒轅問道圖〉、〈元 黃公望 九珠峰翠圖〉、〈元 王蒙 花溪漁隱〉、〈清 蔣廷錫 畫群芳擷秀〉、〈清 姚文瀚 賣漿圖〉、〈清 聶璜 海錯圖第四冊〉、〈清 余省、張為邦 清人鳥譜〉、〈不丹 十九世紀 竹巴噶舉祖師藏巴甲熱及其相關傳承唐卡〉、〈日本 鐮倉時代佚名 藤原兼輔像〉、〈日本 江戶時代 鳥高齋榮昌 鶴屋內篠原〉、〈日本 江戶時代 川原慶賀 長崎港景圖〉、〈日本 江戶時代 歌川廣重 兩國花火〉

每頁筆數:20
頁次:5/31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