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場巡禮
國立故宮博物院藏《海錯圖》中與琉球有關的文物
陳龍貴
清朝康熙年間,浙江杭州錢塘人 — 聶璜 — 創製了《海錯圖》,共計四冊。作者聶璜,對海洋水生動物有著極為濃厚的興趣,而其繪畫天賦,促使他充滿強烈的欲望繪製了生動有趣的《海錯圖》,而此類創作在我國藝術文化中,是十分罕見的。
聶璜號「閩客」,曾長期居住福州。而作為福建省會的福州,是中國與琉球朝貢貿易往來,中國的唯一口岸;因為對於水生動物的濃厚興趣,聶璜很敏銳的觀察到,市面上有不少水產來自琉球,也因此我們看到了《海錯圖》中的琉球水生動物圖繪。
聶璜與往來中國琉球的福建籍、琉球籍船員都有交往,還認識南臺(海關所在)的商人,因此從《海錯圖》的文字紀錄,我們也看到了琉球將海產品賣到福州的貯運方式,不只保鮮,且沒有海損;而福州的能工巧匠,從琉球進口巨螺殼為材料,做出了多種實用又具有工藝價值的器物,如鸚鵡杯、螺盃、調羹、搔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