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要內容區
Mobile Menu Button
翠玉白菜票價交通Open Data開放時間

故宮學術季刊-文章搜尋

  • ~
  • 可使用AND、OR、NOT搜尋,例如 古蹟 and 器物
總筆數:785
  • 2024年第41卷第4期

    意象、想像、理想交織的戰圖:《平定臺灣得勝圖》的製作、重繪、贈送與目的

    盧正恒
  • 2024年第41卷第4期

    集會之門:十五至十七世紀張家口堡基礎建設以及漢蒙滿資訊流通

    孔令偉
  • 2024年第41卷第4期

    現存《永樂大典》引《山海經》圖像考述

    鹿憶鹿
  • 2024年第41卷第4期

    上品驢藥:中國本草文本中的阿膠論述

    劉世珣
  • 2024年第41卷第3期

    中世紀季風亞洲的密教信仰風潮──以東爪哇甘竹出土金剛界曼荼羅青銅造像為例

    賴依縵
  • 2024年第41卷第3期

    乾坤清賞──關於王世貞宋畫鑑藏二三事及其鑑藏章

    許文美
  • 2024年第41卷第3期

    圖繪女仙──《仙媛紀事》版畫研究

    鄭婷婷
  • 2024年第41卷第3期

    沈銘彝與其收藏之懷素〈自敘帖〉水鏡堂拓本

    劉宜璇
  • 2023年第41卷第2期

    試論西魏北周時期鎮墓俑的文化元素—作坊與式樣

    劉瑋琦

    本文利用分析西魏北周時期的鎮墓俑造型風格與元素,得知王朝統治集團是以 鮮卑神獸與佛教金剛力士的概念,詮釋墓葬中的鎮墓獸與鎮墓武士俑。由於以俑隨 葬為朝廷制定的葬制,為此朝廷設置提供隨葬明器的作坊並產生官辦作坊式樣,而 官辦作坊式樣的變化,往往與國家發生重大事件有關,以此代表新文化政策的開 展。

    雜湊碼 全文下載
    格式:PDF 檔案大小:3 MB 下載次數:516
    格式:PDF 檔案大小:3 MB 下載次數:516
  • 2023年第41卷第2期

    美學揀擇與後世重繹:〈四梅圖〉的流傳及其在元明時期的影響

    唐寧

    〈四梅圖〉是墨梅史上的名跡,也是南宋畫家揚無咎(1097-1171)屈指可數的 傳世作品之一,本文旨在梳理這件作品的遞藏史,並研究其在元明時期產生的影 響。〈四梅圖〉在元代曾進入吳鎮家族和柯九思的收藏,到明代又經沈周和文徵明 家族之手,再進入項元汴的收藏,之後這件作品一直在江南地區的文人士大夫之間 傳藏,晚清時又再次回到蘇州,一路流傳有緒。

    在元明時期,〈四梅圖〉和另一件已經佚失的揚無咎四梅作品被經手過眼的文 人一再唱和。他們不但作詩寫詞,來呼應揚無咎附在〈四梅圖〉畫後的〈柳梢青〉 四首,而且沈周和文徵明還臨仿揚無咎的梅花。更有甚者,陸治還將臨仿對象納入 更多的宋元作品群,又或是文嘉將四梅替換以自己的梅花作品,這些都讓〈四梅 圖〉在明代蘇州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其規模足以形成墨梅傳統中的一個「四梅」專 門題材。

    在更廣闊的層面,〈四梅圖〉也以一種微妙的方式參與了元明時期文人墨梅風 格的形塑。〈四梅圖〉描繪在自然環境下生長的梅樹全株,其實是揚無咎梅花畫中 並不受南宋社會上層所喜歡的類型。到元代,儘管揚無咎的畫作由於其本人進入了 文人墨梅的系譜而備受珍視,但相對於元代文人對〈雪梅圖〉和〈宋元梅花合卷〉 的熱烈反應,〈四梅圖〉依然不是受重視的墨梅類型。直到沈周和文徵明將〈四 梅圖〉往局部化和小型化的方向調整,〈四梅圖〉才完成了參與明代蘇州文人「清 雅」墨梅風格形塑的歷史進程。

    雜湊碼 全文下載
    格式:PDF 檔案大小:4 MB 下載次數:534
    格式:PDF 檔案大小:4 MB 下載次數:534
  • 2023年第41卷第2期

    游藝.繁華.名—明後期的文酒之會與成名藝苑

    王鴻泰

    本文旨在藉由文學,尤其是詩,所觸發的社會活動,考察明代文藝社會的形成 與發展,追究文學可能在社會層面上,以何種形式進行相關活動,激發相應的社會 關係的發展,凝結出不同屬性的文藝社群。

    明中期以來,商品經濟日趨發達,相隨於此,城市生活日益繁華。這個充滿聲 色之娛的城市生活場域,也就成了文藝活動的新舞台,各方文人集散聚合於其中, 不斷進行的各種文酒之會,富而好文好名之商人也熱衷參與贊助,士商交雜,推波 助瀾下,形成極具流動性的文藝社會。王世貞所主盟之文壇,正立足且插手其間, 對之加以序列排名,更使文酒之會與成名之道相應相成,諸多文人縱身繁華,游藝 酒會,借交成名。如此,王世貞及其後之文藝社會發展、文藝盛況乃與城市繁華相 呼應,文酒宴讌則與文人成名互作用,而文藝生活與文學內容充滿聲色娛樂,晚明 之文藝特色也因此饒富感官情趣。

    雜湊碼 全文下載
    格式:PDF 檔案大小:1 MB 下載次數:479
    格式:PDF 檔案大小:1 MB 下載次數:479
  • 2023年第41卷第2期

    從臺灣美術的脈絡重估溥心畬

    魏可欣

    本文嘗試跳脫臺灣美術史以清領、日治、戰後時期作為斷代的線性史觀,重新 以溥心畬渡臺後創作的部份作品為例,探討這些繪畫作品與臺灣美術史演變之關 係。全文分為兩大部分,第一部分釐清臺灣傳承自近代日本與中國的繪畫知識與觀 念,藉以檢視溥心畬來臺後對國畫的看法或主張。第二部分主要探討溥心畬如何以 山水、牛、花卉等臺灣傳統及在地題材,與清領和日治時期的美術互動,既探問臺 灣美術脈絡對溥心畬創作之影響,亦關懷其挹注這塊土地的畫風或理念。

    雜湊碼 全文下載
    格式:PDF 檔案大小:3 MB 下載次數:537
    格式:PDF 檔案大小:3 MB 下載次數:537
  • 2023年第41卷第1期

    從書寫習慣的新視角重新審視〈辨脈法〉的作者考據

    林智堯、楊仕哲

    《傷寒雜病論》被尊為中醫方書之祖,對後世影響甚遠,然而其〈辨脈法〉一篇在宋本《傷寒論》中雖列於諸篇之首,相關研究以及註解卻甚少,主因是從明代方有執以降,多將〈辨脈法〉視為王叔和托張仲景之意所著,因此常被摒棄不談。隨著敦煌膠卷的出土,其內容與諸傳本的〈辨脈法〉相似度極高,此一篇又逐漸被視為張仲景原著。在考證作者時,雖有學者提到問答體與張仲景習慣寫法不同,但始終未有更深入研究。通過整理《脈經》一書後,發現王叔和在書寫時有首字同字條文並列,條文之間對偶工整,以及喜好沿著順序書寫等三種書寫習慣,然而用此三種書寫模式檢視〈辨脈法〉時,則無法得到相符的結果,因此傾向〈辨脈法〉由張仲景所寫的論述。

    雜湊碼 全文下載
    格式:PDF 檔案大小:2 MB 下載次數:632
    格式:PDF 檔案大小:2 MB 下載次數:632
  • 2023年第41卷第1期

    權力與符號的流轉:明代中期藩王府五爪龍紋瓷器

    尹翠琪

    在明代(1368-1644),五爪龍紋是皇帝的象徵,禁止官民使用。然而,對於既非皇帝亦非官民的明代藩王,五爪龍紋又象徵什麼?十五世紀中期出現一類繪有五爪龍紋及十字菱格紋的青花瓷器,它們在中國多地的藩王及親屬墓、王府及民窯遺址皆有發現,性質屬官方或民間製品一直未有定論。本文旨在探討這類瓷器的屬性及產生原因。通過比較明初至中期的官窯瓷器、帝王畫像、明都城及藩王墓等遺址發現的不同龍紋形態,本文提出這類藩王府龍紋瓷器的生產,很可能是在皇帝默許下,由藩王府或經由地方官員向特定的景德鎮民窯訂燒或購買。瓷器採用官樣龍紋,但迴避象徵當朝皇帝的升龍樣式,並搭配民間流行的十字菱格紋邊飾,藉以表達藩王低於皇帝、同時超然於臣民的獨特社會地位。

    雜湊碼 全文下載
    格式:PDF 檔案大小:2 MB 下載次數:1061
    格式:PDF 檔案大小:2 MB 下載次數:1061
  • 2023年第41卷第1期

    日治前期臺灣「美術」概念的移植與形成—以博覽會與官方展覽會為探討中心

    邱函妮

    本文透過日治前期在臺灣舉辦的共進會、物產展覽會、教育展覽會等官方展覽會,以及在日本舉辦的博覽會等相關史料的收集與分析,來考察「美術」概念如何透過展示的觀看制度移植到臺灣,並探討在這些展示脈絡中所呈現的「美術」樣貌為何等問題。日治時期官方舉辦展覽會之目的大致可分為二類──殖產興業與文明教化,「美術」也出現在此二類的展示脈絡當中。本文將討論時間範圍設定在 1895年至 1926 年之間,這是由於在 1927 年臺灣美術展覽會開設之後,以臺展為頂點,各州舉辦學校美術展覽會,在此可以見到「美術」逐漸制度化的現象。「美術」的概念也隨之收束於「繪畫」、「雕塑」等西方概念下的「美術(fine art)」當中。不過,若考察日治前期所舉辦的各種官方展覽會,可以發現所謂「美術」的概念並不僅侷限於繪畫與雕塑等類別,實際上包含了更為廣泛的類型。然而在「美術」制度化與結構化的過程中,雖有利於將「美術」概念根植於臺灣社會當中,但另一方面也造成了「美術」發展的限制。日治前期經常在各種官方展覽會中展出的工藝、書法、水墨畫等,皆被排除於美術展覽會的制度之外,這也造成了我們對於日治時期「臺灣美術」認識上的盲點。本文嘗試跳脫既有的認識框架,從展示的角度來理解日治前期臺灣一地「美術」移植與發展的樣貌。

    雜湊碼 全文下載
    格式:PDF 檔案大小:1 MB 下載次數:1231
    格式:PDF 檔案大小:1 MB 下載次數:1231
  • 2023年第40卷第4期

    薩摩藩島津氏與清人之交流——以喜鶴亭十六景序、詩為例

    沈玉慧

    1609 年遭薩摩藩出兵征服,1630 年代起江戶幕府施行禁教、「鎖國」政策,琉 球因而成為日本取得中國信息、商品的主要途徑之一。此後隨著 1634 年起琉球出 使江戶、與清朝宗藩關係確立,琉球亦成清、日交流的途徑。其中值得留意的是, 十七世紀初壟斷琉球途徑的薩摩藩,自十八世紀起也利用長崎途徑與清人交流。其 原因除了十七世紀後期以來江戶幕府統治政策轉為文治、十八世紀以來日本對清朝 認識逐漸轉變,以及享保改革下江戶幕府放寬異國知識、技術輸入限制等,薩摩藩 的內部因素亦不可忽視。為此,本文透過考察十八世紀薩摩藩利用長崎途徑的交流 事例,結合前述的時代背景,及薩摩藩的內部因素等,探討薩摩藩島津氏利用長崎 途徑對清交流的背景、原因及其意義。

    雜湊碼 全文下載
    格式:PDF 檔案大小:2 MB 下載次數:866
    格式:PDF 檔案大小:2 MB 下載次數:866
  • 2023年第40卷第4期

    鄭盡心事件:康熙四十九年的海賊緝拿與清朝君臣的折衝

    黃宥惟

    本文探討清朝海賊鄭盡心被捕始末,並分析此案如何從沿海地方的劫掠案件上 升至全國性事件。鄭盡心於康熙四十九年在山東沿海一帶劫掠,半年後在福建被抓 獲。過往研究將此案視為一般海賊案件,主要討論鄭盡心帶來的治安威脅以及政府 的對應策略,而未深入研究案件本身的發展過程。本文透過奏摺與《清實錄》等宮 廷檔案還原事件經過,指出皇帝、內閣、省級官員與民間商人都試圖從鄭盡心身上 抓住各自期望的政治機會,這些意見彼此折衝並影響案情發展。由此注意到,鄭盡 心事件中的劫掠者與被劫掠者同屬於清初以來日漸興盛的沿海貿易網絡,但分屬不 同的商業群體。當利益發生衝突時,其中一方選擇告官以借助政府力量,未想卻成 為官僚介入的突破口。官員們試圖透過鄭盡心事件擊敗他們的政治對手;而康熙皇 帝則藉此整頓地方官員並限制其權力濫用。鄭盡心事件促使我們涉足政治史與海洋 史研究的交會地帶,亦有助於進一步思考清朝政府與海洋之間的關係。

    雜湊碼 全文下載
    格式:PDF 檔案大小:1 MB 下載次數:939
    格式:PDF 檔案大小:1 MB 下載次數:939
  • 2023年第40卷第4期

    「天祿琳琅」藏書史事補證

    曾紀剛

    清宮「天祿琳琅」藏書,是中國古代藏書史上首創專就古籍善本為對象,以版 本賞鑑為核心的皇家文物特藏。本文藉助知見所及的檔案文獻,與書籍實物相互 查考驗證,分別就「天祿琳琅」之鑑藏源起、規模數量、清查盤點、藏書餘緒等 相關史事脈絡,試為補白辨訂。首先推溯善本特藏的時間、空間原點,自乾隆元 年(1736)正月起,御花園內的絳雪軒便被布置為一處庋藏古籍善本的專屬空間, 而將古書視同藝術品般鑑藏賞玩,正是乾隆皇帝大規模整理宮廷傳藏文物,開展各 類古物典藏陳設版圖的起點。其次考辨乾隆朝所編定《欽定天祿琳琅書目》實際著 錄藏書總數乃 430 部,這與學界公認為 429 部的一部之差,係因點校整理時尚難採 用清內府鈔本為底本,也未能參據繕錄年代相近的《欽定四庫全書薈要》或《欽定 四庫全書》本,將部、函、冊等數量歧異處一一檢校核實。再則首度揭示光緒二十 年(1894)三、四月間,南書房翰林奉旨全面清查宮中各處「天祿琳琅」遺書、 闕書、目外書的完整過程,而存世的盤點紀錄內容,猶能和嘉慶朝重輯之《欽定天 祿琳琅書目後編》乃至所著錄之原書相覈互證,頗有助於探究古籍傳藏脈絡中的佚 存時序暨實物樣態。最後,光緒年間的清查盤點,實則導致皇家善本特藏重心,從 乾、嘉二朝的昭仁殿轉移至景陽宮御書房,而百餘年來始終停滯在傳聞階段的「天 祿琳琅」「四編」書,也因此得以發現新的史料線索,進一步對應現存書籍實物, 作為重新想像光緒朝建構新善本特藏的依據。透過本文的初步考察,期望能為學界 接續研究「天祿琳琅」藏書,開啟另一座文物資源,建立新的起點。

    雜湊碼 全文下載
    格式:PDF 檔案大小:2 MB 下載次數:665
    格式:PDF 檔案大小:2 MB 下載次數:665
  • 2023年第40卷第3期

    商前期青銅盤研究

    蘇榮譽

    青銅盤是長期被學術界忽視的類別,早於安陽的商前期青銅盤更缺乏關注,本 文即是對出土和傳世的 27 件商前期青銅盤的研究。首先根據可靠的出土樣本,確 定早商階段,即青銅盤的開始階段的風格面貌:盤腹外壁或光素、或飾弦紋、或飾 帶狀紋飾,圈足或素面、或飾弦紋。然後明確殷墟早期的青銅盤的風格面貌:盤腹 外壁和圈足飾紋帶、內壁滿紋飾、但皆平鋪類型,可由之框定商代青銅盤的風格趨 勢是紋飾的繁複化。據此,有 20 件盤可推斷屬於中商階段,並發現裝飾盤內壁是 這一階段的主要特徵,從圓渦紋到圓渦紋配魚紋、龜紋配魚紋,且魚紋有 3 條、6 條乃至其間再配鳥紋的演變過程。

    由風格分析所建立的序列,首先說明因洹北商城的發掘而劃分出中商時期不僅 合理,而且必要;其次對既往憑個人感覺或基於器物部分特徵而判斷青銅器年代的 做法提出質疑;第三,對盤的技術分析可知,雖然器形和裝飾都較為簡單,但工藝 總是大同小異,即使是同時代、同類型的盤亦如此,說明鑄工既有因時制宜、不想 諸器同一的意願,也說明諸種地方鑄器的說法過於簡單化甚至屬於臆測。第四,紋 飾的分析也揭示在一定時段,某些器形對應於特定的裝飾紋樣,圓渦紋和龜紋具有 某種互換性,而圓渦紋應與水有關,不應稱為火紋。此外,在對具體器物的討論 中,青銅器的認識論和方法論也有所涉及。

    雜湊碼 全文下載
    格式:PDF 檔案大小:2 MB 下載次數:1182
    格式:PDF 檔案大小:2 MB 下載次數:1182
  • 2023年第40卷第3期

    雲南晉寧石寨山文化所見的希臘化與內亞因素

    陳健文

    在雲南晉寧石寨山漢代古墓群所發現的文物中,出土了許多具有內亞草原文化 特徵的文物,特別是所謂斯基泰-西伯利亞式的動物紋樣,引起了學界的廣泛關 注。本文透過對石寨山文化的出土文物圖像進行分析,並進一步與中亞同一時期器 物上之圖像材料來作比對,希望能釐清漢代雲南與內亞之間在族群與文化上的關連 性,探尋內亞游牧民族與早期中國西南彼此之間在族群遷徙與文化接觸的互動關 係。本文發現在某些服裝與武器上,滇文化與斯基泰-塞種、希臘化軍事文化有著 高度的一致性;另一個可能的內亞文化特徵,是廣泛在滇文化出現的 S 形雙渦漩紋 飾,這種紋飾初見於內陸歐亞西部,然後流行至西徐亞地區、歐亞草原東部、新疆 與西藏等地,最後可能沿著青藏高原周緣而進入雲南地區。透過歷史文獻的比對分 析,本文討論了內亞文化因素進入中國雲南地區的可能路徑,最後對可能影響石寨 山文物的內亞因素來源提出歷史解釋。

    雜湊碼 全文下載
    格式:PDF 檔案大小:5 MB 下載次數:1191
    格式:PDF 檔案大小:5 MB 下載次數:1191
每頁筆數:20
頁次:1/40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