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要內容區
Mobile Menu Button
翠玉白菜票價交通Open Data開放時間

故宮學術季刊-卷期總覽

第27卷第2期

  • 《苗瑤黎僮等族衣冠圖》册及《職貢圖.第六册》考

    畏冬、劉若芳 《皇清職貢圖》是清乾隆朝歷時十年完成的一部記錄當時清廷與外國及所屬少數民族關係的重要圖錄。它的繪製經歷了一個由「番圖」到「職方會覽」再到「職貢圖」的演變過程。最近新近發現的《苗瑤黎僮等族衣冠圖》冊及《職貢圖•第六冊》,前者包含有《皇清職貢圖》的原始稿本《四川省番圖冊》,後者則為《皇清職貢圖》的早期繪本。二者的面世曝露了《皇清職貢圖》創制之初的一些情況,為《皇清職貢圖》的研究提供了非常珍貴而重要的實物資料。本文從二者的考證入手,力求澄清《皇清職貢圖》繪本早期創制的部分事實。
    雜湊碼 全文下載
    格式:PDF 檔案大小:7 MB 下載次數:672
    格式:PDF 檔案大小:7 MB 下載次數:672
  • 乾隆皇帝與《快雪時晴帖》

    陳葆真 王羲之(303-379)《快雪時晴帖》進入清宮之後,經過重裱,成為乾隆皇帝(1711-1799)最珍愛的書蹟之一。乾隆皇帝從乾隆十年(1745)之前到乾隆六十年(1795)之後,五十多年之間共在冊中書寫了七十多則題記。本文主要藉由詳讀乾隆皇帝的這些題記,結合相關史料,去探索乾隆皇帝的思想、生活行事、鑑藏態度、和書風變化等各方面的問題。
    雜湊碼 全文下載
    格式:PDF 檔案大小:8 MB 下載次數:943
    格式:PDF 檔案大小:8 MB 下載次數:943
  • 陳洪綬的仕女畫——晚明女性內涵的反思與新境

    馮幼衡 一般咸認陳洪綬(1599-1652)為晚明人物畫大家,重振唐代以來日漸受人忽視的人物畫,尤其是仕女畫。的確在風格上,他學宋代李公麟(1049-1106),上追唐代周昉(活動於763-804)、東晉顧愷之(約344-405),以復古為創新,其仕女畫造型高古奇倔,融宋之密實、唐之豐艷與晉之幽微於一爐,別有一種內斂與孤絕的風致,在明代繼唐寅(1470-1524)、仇英(約1509-1551)柔美的典型之後,另立晚明所特有的審美情調,可謂戛然獨造,別開生面。
    在內涵方面,陳洪綬的仕女畫與以往的仕女畫傳統相比,也帶來巨大的變革。他將仕女畫中沿襲「閨怨詩」的傳統予以變奏,讓畫中女性從被動受觀看的角色轉化為深具自主性,且富自身情思的主體。另外,他塑造了女性做為傳授知識與教育者、女性隱逸者、女性高士的形象,這都是傳統仕女畫前所未見的新猷。晚明才子佳人的形象──男女成為共享文藝志趣的伴侶,更首度在陳的繪畫中出現,打破以往仕女畫中女性經常以侍女、妓女出現的公式化僵局。種種創新不僅出自於陳洪綬個人的營造,也是晚明獨特的文化氛圍使然。在宗教題材方面,他對觀音性別的顛覆,則又在吳彬之上,既象徵陳洪綬個人對信仰救贖的質問,也反映晚明對宗教神祇「去神聖」與「去經典」化的集體意識。
    雜湊碼 全文下載
    格式:PDF 檔案大小:5 MB 下載次數:797
    格式:PDF 檔案大小:5 MB 下載次數:797
  • 金文真跡的還原——墨拓判讀與同銘參比:以周原出土的同銘器為例

    游國慶 本文從鑄銘工藝發想,揣摩當時書銘、製銘,以至近人傳拓的可能疏失,以極力回溯銘文原有的字形、線質,以及結體、行款、書風,並透過同銘參比,推知原書真跡的更多可能,企盼貼近古人創作原貌,以供今後的篆書開新,作更深厚的奠基。
    總萃同銘金文的比對價值,可得十一項:一、校漏字;二、知訛字;三、識變化;四、明真偽;五、補文義;六、增識讀;七、確名號;八、證書風;九、辨行款;十、全字畫;十一、別飾符。而從事金文的真跡還原的「讀銘法」,則有:一、辨失書;二、明失範與失鑄;三、識失剔與銹掩;四、析失拓;五、解失托;六、覓佳拓;七、比彩照;八、參X光等八種,外加九、「同銘參比」的十一項比對價值,故綜括之曰:「讀銘九法」。
    另外,本文透過許多銘文彩色照片的細致觀察,發現部分銘文的字距、行款,會因為閃避墊片的因素而改變,顯示以往所認知的「凡墊片必避開銘文」的觀念,有修正的必要。又察舉許多銘文行款上的漏書、補書、挪移行距等例證,說明此類銘文的製作不可能是由傳統所謂「反書刻陽文內範法」製成,從而啟發所謂的「泥條修整法」鑄銘的工序可能,提供重新思考金文書法形成的本質問題。
    雜湊碼 全文下載
    格式:PDF 檔案大小:19 MB 下載次數:655
    格式:PDF 檔案大小:19 MB 下載次數:655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