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要內容區
Mobile Menu Button
翠玉白菜票價交通Open Data開放時間

故宮學術季刊-卷期總覽

第31卷第3期

  • 《臺澎圖》、《沿海岸長圖》為黃叔璥所繪考:附故宮現藏北平圖書館新購輿圖比較一覽表

    盧雪燕、劉欣欣、許智瑋、黃景彤 國立故宮博物院藏《臺灣圖附澎湖羣島圖》(以下簡稱《臺澎圖》),2 紙本,色繪,長卷裝,原屬於北平圖書館於三○年代新購特藏地圖之一。筆者以與《臺澎圖》一併入藏北平圖書館的《沿海岸長圖》卷內勵宗萬跋文,以及內容、書體等,推考該圖應是首任巡臺監察御史黃叔璥巡臺期間親繪之《臺灣圖》,而《沿海岸長圖》亦即黃氏所繪之《海洋圖》。
    故宮現藏明清輿圖,追本溯源,絕大多數皆是清宮內閣大庫原藏,其繪製年代除明代以外,大致集中在順治、康熙兩代,而北平圖書館新購特藏之品類及年代則較為分歧,從明末到清末皆有之,本文一面推考《臺澎圖》的來由,一面則製表歸納整理故宮現藏「新購特藏」現況,總75種,除部份圖名更動之外,與1946年在南京清點大略相同。
    雜湊碼 全文下載
    格式:PDF 檔案大小:1 MB 下載次數:422
    格式:PDF 檔案大小:1 MB 下載次數:422
  • 乾隆皇帝對孝聖皇太后的孝行和它所顯示的意義

    陳葆真 乾隆皇帝(1711-1799;1736-1795在位)和他的生母孝聖皇太后(1692-1777)一生相處六十六年,兩人之間的互動以乾隆元年(1736)他登基為界線,分為前、後兩個階段:1、前期為他身為皇子(1711-1735)時期的二十五年。在這時期中,母子兩人互動的資料幾乎空白。2、後期為他登基(1736)之後到孝聖皇太后逝世(乾隆四十二年,1777)為止的四十二年(1736-1777)。在這期間他對她的孝養無微不至。以下個人謹將兩人在這兩個時期中的互動情形,與相關的文獻和圖像資料,加以整理;並以七個議題呈現:1、雍邸時期;2、皇家生活;3、外出巡狩; 4、南巡盛況;5、大壽慶典;6、徽號尊銜;7、家事國事。個人期望經由對這些資料的觀察和詮譯,可以了解乾隆皇帝對孝聖皇太后在這兩個不同時期中所表現出來的各種孝行,以及他的這些孝行所顯示的意義。
    雜湊碼 全文下載
    格式:PDF 檔案大小:729 KB 下載次數:582
    格式:PDF 檔案大小:729 KB 下載次數:582
  • 北宋的毛筆、桌椅與筆法

    何炎泉 唐末五代的戰亂造成人才與文物的大量流失,直接造成文化上的中斷危機,同時士人結構上也產生很大的轉變,加上桌椅開始普及於書寫中,使得北宋書法發展出現革命性的改變。因應文化中斷的困境,北宋文人必須重新追索傳統並建構出屬於他們的典範,過程中他們對於書法物質文化展現高度興趣,不僅積極從事物質方面的研究,甚至親自參與改良與生產的工作,為後世留下許多珍貴的物質文化資料。本文主要從毛筆發展、桌椅普及、筆法的轉變與唐宋變革等議題來重新檢視北宋書法,試圖從物質、風格及文化來釐清北宋書法與物質之間的相互關係。
    雜湊碼 全文下載
    格式:PDF 檔案大小:884 KB 下載次數:544
    格式:PDF 檔案大小:884 KB 下載次數:544
  • 唐至宋的六朝書史觀之變:以王羲之〈樂毅論〉在宋代的摹刻及變貌為例

    盧慧紋 東晉王羲之(303-361)的書法典範在宋代經歷了一次廣泛的檢討與重整。宋人不僅針對存世不多且面貌模糊的王書提出品評與辨偽意見,並且透過翻摹與刊刻法帖,來具體界定王書風格,為後世所認識的王羲之奠定了重要基礎。本文聚焦王羲之的小楷書(正書), 探究為何同件作品在今得見之唐代摹臨本與宋代刻本中卻經常有截然不同的面貌?筆者先由文獻入手,整理唐人與宋人對王羲之,以及與之有密切關係的書家鍾繇(151-230)之相異見解,釐清鍾、王歷史地位的變化消長,以及唐、宋對六朝時期小楷書發展的概念轉變;接著以號稱王羲之正書第一的〈樂毅論〉為焦點,比較數種唐臨本與宋刻本,探討宋人如何藉由選汰,甚至改動視覺材料,以落實他們的概念與見解。本文所使用的例子包括八世紀中葉的日本光明皇后〈樂毅論〉臨本、新疆阿斯塔那及敦煌等地出土之八至九世紀唐人臨王書殘片,以及宋至明刊刻之法帖如《越州石氏帖》、《寶晉齋法帖》與《餘清齋帖》中所收〈樂毅論〉。筆者期望此案例能作為起點,以探討更大的歷史問題,即在唐宋歷史轉折中,書學思想及書史觀發生了什麼樣的變化?
    雜湊碼 全文下載
    格式:PDF 檔案大小:1 MB 下載次數:720
    格式:PDF 檔案大小:1 MB 下載次數:720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