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要內容區
Mobile Menu Button
翠玉白菜票價交通Open Data開放時間

故宮學術季刊-卷期總覽

第28卷第3期

  • 南宋時期的出版市場與流通空間──從科舉用書及醫藥方書的出版談起

    許媛婷 在南宋史的研究上,南渡後的宋朝雖是一個積弱偏安的政權,然在文化與藝術領域卻展現空前的生命力。當北方接連遭受外族入侵的兵燹摧殘,使得政治混亂、經濟蕭條;而南方相對地處於穩定發展的格局,甚至奠定日後扮演文化領導的角色,其中尤以行在所臨安為中心的兩浙路地區,無疑是南宋經濟與文化的領導重心。文學與藝術的繁榮,及學術思想的活躍,不能不歸功於紙張使用與印刷技術的發展成熟,而書籍出版普遍,知識不再侷限於少數人之手,因此形塑出一個文風興盛的趙宋王朝。假如說文化力量是推動國家社會發展的基礎,那麼與文化政策習習相關的書籍出版與印刷事業,則又將是審視其中的重要指標。
    以往討論有關南宋的書籍出版,大多著重於版本、校勘、內容或裝幀等範圍。然而,隨著新文化史風潮的影響與衝擊,近年來學者研究南宋書籍時逐漸朝向多元視角,例如從商業史的角度來討論宋代刻書產業的發展、從傳播學的分析探討宋代書籍傳播與流通問題,及汲取社會史觀點討論書籍與士人群體、地域社會以及書籍版權意識等課題。
    有鑑於此,本文擬以前人論著成果為基礎,依據版本學研究初步審視宋代書籍的出版狀況,並查找南宋文史著述、文人筆記、《宋會要輯稿》,及《全宋文》等書所收出版資料,兼採文集及藏書目錄等相關記錄。從中擇取南宋之際出版數量較多的二種書籍類型,即科考用書及醫藥方書為例進行分析,試圖探討南宋書籍出版地域與市場之間的關聯性,進而討論其中引發的問題。
    雜湊碼 全文下載
    格式:PDF 檔案大小:2 MB 下載次數:499
    格式:PDF 檔案大小:2 MB 下載次數:499
  • 從御製詩看乾隆皇帝典藏的汝窯

    余佩瑾 擁有青瓷之魁美譽的北宋汝窯,傳世品中有二十一件題刻有乾隆御製詩,同時繪製於乾隆時期,具有典藏圖錄功能的《燔功彰色》和《埏埴流光》兩本圖冊中,也見有能夠和傳品相對照的四件汝窯,由此可知,以具體的典藏記號來追溯,則至少有二十五件汝窯曾經過乾隆皇帝的收藏。
    從汝窯瓷器上所見御製詩切入,可以發現乾隆皇帝同時在詩中表達出緬懷宋朝宮廷用瓷,因宋徽宗而起的警惕思維,以及從中建構一個可以上溯的理想官窯,和以此期勉其治下官窯等各種不同的想法。由此可見,為陶瓷器加刻御製詩,具有重新賦予舊典藏一份全新意涵的積極作用。除了加強推廣乾隆皇帝個人形象外,亦能說明乾隆皇帝重建清宮典藏的目的。
    雜湊碼 全文下載
    格式:PDF 檔案大小:10 MB 下載次數:669
    格式:PDF 檔案大小:10 MB 下載次數:669
  • 串建歷史記憶 形塑家族傳承──以樓鑰及其族人的書畫文物蒐藏與書籍刊刻為例

    黃寬重 自古書畫文物既是文化藝術的展現,其蒐藏鑑賞亦是人際活動的促進媒介。對仕宦有成的富盛家族而言,從事文物蒐藏、書畫鑑賞,乃至書籍刊刻等藝文活動,是凸顯其與一般仕進之家有別的重要表徵,藝文生活更成為個人與家族追求政治地位、社會影響力之餘,著意經營的方向。
    本文以南宋中期名臣樓鑰為例,藉其所著《攻媿集》中留存的豐富書畫文物資料,討論樓鑰書畫評鑑能力、藝術文化素養的養成,以及其重視文物歷史源流與學術意義的個人風格。其次,由樓氏家族發展過程中,家族成員對書畫碑帖及名家尺牘的蒐藏品評,闡述士人家族如何在舉業成功之餘,轉而經營藝文生活。同時,本文亦將樓鑰在仕進各階段有系統地蒐集、整理先祖文物,配合其改造樓氏家園、爭取先祖祠廟賜額等事,觀察樓鑰建構歷史記憶與家族傳統,並藉以提升樓氏家族社會地位的努力。
    雜湊碼 全文下載
    格式:PDF 檔案大小:1 MB 下載次數:568
    格式:PDF 檔案大小:1 MB 下載次數:568
  • 張即之及其大字

    傅申 張即之(1186-1266)為南宋後期大書家,與陸游、范成大及朱熹並稱為南宋四大書家。筆者曾於1976、1983年兩次發表張即之的中楷書研究,本文為其續篇,討論以張即之為中心及大楷書的其他相關問題。
    首先,前文中論及國立故宮博物院所藏有白居易款的〈楞嚴經冊〉,當年從書風比較可證乃是張即之原作加添偽白居易款而成。多年前筆者及青年學者先後不約而同發現晚明史料,不但證實當年的結論,而且可以確知白居易偽款是晚明時何人所加。張即之在書史上每每被稱:「金人尤寶其翰墨」或「金人……懸餅金購募。」筆者略有討論之外,兼及探討張即之與金人及其同時宋人之關係。張即之書風承其家學,尤以南宋初著名書家張孝伯及其伯父,本文亦略加討論之。本文之重點在討論其大字及榜書,大字以每行兩字到三字的手卷墨跡,比較其優劣真偽。
    張氏榜書,國內無存,在當時傳入日本之後,其作者之歸屬,時與傳為佛鑑禪師(無準師範,1178-1249)的作品混淆。日本學者的意見亦先後不一,可知在文獻上並無確證,故筆者擬以風格分析法將其歸為二大類,其一以雄強森嚴為主的可認定為張即之作品,另一類較為優雅婉約的雖從史料及印章上可歸為無準師範所書,然較之其他具名款又可靠的法語、偈語、尺牘及題畫等書跡來衡量,卻在書風上不易認同是佛鑑的手筆。
    雜湊碼 全文下載
    格式:PDF 檔案大小:3 MB 下載次數:1220
    格式:PDF 檔案大小:3 MB 下載次數:1220
TOP